常山县:美丽大桥 筑梦启航 |
||||
|
||||
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大桥头乡秉持拼尽全力不留遗憾的工作态度,借众力集众智,以系统集成理念,积极做好谋篇布局,形成了该乡特有的美镇建设之路。 一、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战力集成。 大桥头乡用协同、共享的理念建立美丽城镇创建定期会商机制,建立乡、村两级联动机制,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从乡美镇办的单打独斗到全乡村联合的系统作战。由乡党委班子牵头,各相关业务线干部共同参与,定期研究解决大桥头乡在美丽城镇创建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保障沟通顺畅、问题有效解决。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将美丽乡村、扩中提低等其他领域项目纳入到美镇建设整体规划当中来,成功打破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力量单薄的局面,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助推美丽城镇建设的强大推力,走出一条属于大桥的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新路子。 二、升级传统业态,创新共富模式。 整片流转农户分散胡柚园,通过“六化”管理运营,提升果品品质、破解销售难题,积极打造果园共建、利益共享、农户共富的“共富果园”发展模式,加快实现胡柚产业升级突破,让常山胡柚真正成为百姓致富的美丽“金果”。在共富果园的建设上,秉承产业+旅游+研学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理念,依照景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对共富果园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建设了观景平台、樱花大道、防洪堤配套等设施,逐步植入赏花采摘、农事体验、研学教育等活动功能,将果园打造成可赏、可玩、可学、可体验的风景果园。目前共富果园一期已流转土地100余亩,胡柚树4710颗,涉及全乡107户农户,为村民户均增收3500元/亩·年。 三、聚焦项目建设,精修城镇内功。 抓住产业发展和功能配套这两个美丽城镇建设的堵点,以项目为主抓手,切实补齐城镇短板。一是推动大产业落地。全力推进构树农光一体项目建设,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农户一次性获得每亩5000元的补偿费和每年500元每亩的土地流转费。项目总投资6亿元,年均总产值预计可达8000万元,能为乡财政带来500万元的税收收入,还能带动300余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构树种植加工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相结合,将成为大桥头乡“美丽城镇”发展最强引擎。二是实施微改造提升。利用闲置资产,包装美丽城镇、扩中提低共富工程项目专项债项目。通过改造集镇未装修投用的原集市综合体,打造集智慧数据处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创业农民培训中心、两山银行大桥支行中心一体的多功能邻里中心。通过改造老粮站和供销社闲置资产,谋划建设文旅、研学相融合的文创园,唤醒沉睡资产,打造美镇文旅新爆点。 四、打造靓丽颜值,塑造宜居美镇。 美丽宜居是“美丽城镇”应有之义。大桥头乡按照全域景区化标准,大力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强整治行动,加快实现乡村面貌美丽蝶变,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秀丽滨水美镇。一是夯实美丽城镇硬件基础。整合全乡发展资金,计划投入2000万元,谋划实施路网“白改黑”、立面“整容”、节点打造、环境整治等20余个项目,不断提升集镇“颜值”,打造便利便捷、美丽魅力的集镇生活圈。利用集镇坡地、荒地,实施“坡地村镇”试点项目,依坡而建的32幢新房,成为集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打造沿线风景长廊。实施苦狮线、鲁芳线沿线环境整治,进行庭院改造、外立面提升、微景观打造,净化、美化、秩序化两条县道沿线环境,让道路沿线变身靓丽风景线。三是打造洁净有序村庄。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以整治垃圾污染、乱堆乱放、鸡鸭散养、污水乱排等直接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为重点,每月10日集中开展“大清扫大清运”,健全“市场化+村自治”的垃圾清运模式,建立“周督查、月排名、年考核”的督考机制,多模式结合、全方位发动,坚决解决乡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全乡风貌整洁美观、焕然一新。(常山县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