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升级美丽乡村 绘制乡村富美新图景 |
||||
|
||||
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境内有江浙沪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清漾村,是其他乡镇不可复制、无可比拟的。今年以来,石门镇以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借未来乡村创建之机,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集镇焕颜提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一系列举措,逐渐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让产业强起来、环境美起来、村民精神“富”起来。 一、深度融合,让产业“强”起来 石门镇紧扣“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三大主题,不断做深“旅游+”的文章,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一是做深“旅游+文化”的文章。通过深挖世遗文化、清漾毛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培育新业态,创新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打造旅游精品路线,设计文化套餐、主题活动,借助毛氏文化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不断做强研学产业,让游客留得下,擦亮共富人文底色。目前,民宿呈井喷式发展,全镇现有民宿76家,其中省级银宿5家,精品民宿17家。二是做精“旅游+体育”的文章。依托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做精、做特“旅游+体育”,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引进热气球、三角翼、山地越野车等体验项目,丰富旅游业态,打响江郎山运动休闲旅游品牌,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两张“金名片”。三是做实“旅游+农业”的文章。大力培育“一村一品”,构建特色分明的产业板块,培育出一批高质量特色农产品,既满足游客采摘、观光,又将农产品打造成游客特色伴手礼,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闯出一条联农带农奔富新路。去年,“江郎雪藕”面、马家柚、清漾火龙果及火龙果酒等农产品销售额近800万。 二、焕颜提质,让环境“美”起来 依托美丽城镇建设,大手笔投入资金,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补足短板,为老百姓创造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一是投入大手笔。以统筹整合的理念,将美丽城镇建设、未来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集聚重点村庄,先后将投入5200多万元,对道路、外立面、绿化、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建设邻里中心,完善生活配套,打造现代乡村生活圈。二是风貌大蝶变。聚焦集镇风貌提升,对所有可视范围进行改造提升,通过外立面改造,庭院美化,道路铺装,景观节点打造,不断提升整体风貌,着力将集镇、清漾等重点村打造成网红打卡点。三是服务大提升。聚焦“一老一小”,整合现有资源,投资140多万,将闲置的毛氏祠堂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学习于一体的邻里中心,为本地村民提供家门口的疗休空间、乡村阅读空间。 三、文明创建,让精神“富”起来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着力点,对标对表创建要求,高标准推进整治工作,通过挖掘清漾毛氏的家风文化、廉政文化,统筹推进、综合施策,为石门“塑形”、“筑魂”,不断提升石门的乡风“文明指数”。一是全员出动,全域推进。干部包片包干,镇班子成员为片长,镇干部为点位长,将集镇分成9个片区,班子成员认领一片,镇干部包干一个点位,并逐项抓落实。集镇以外的村每日组织10名志愿者到集镇三个村协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成创文攻坚合力。主要领导、镇纪委、创文专班定期督查,做到立查立改。二是精进业务,查漏补缺。多措并举提升业务水平,通过业务培训+知识竞答的形式,将干部培养成为创文的行家里手。以视联网的形式将业务培训会开到15个村,对照创文口袋书,逐一进行讲解,不断提升镇村干部的创文业务水平。三是创设载体,引领风尚。创新载体,加强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等阵地建设,为村民带去最前沿的理论、政策。大力支持石门婺剧团建设,培育新生力量,以健康活泼的节目,歌唱新生活,唱响乡村好声音,讲好石门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不断净化石门的村风民风,让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江山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