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三“聚焦”三“突出”打好美丽城镇首轮收官战 |
||||
|
||||
近年来,诸暨市坚持“多元驱动、跨越发展、协同推进、统筹城乡、生态共保”发展思路,持续深入推进全域美丽城镇建设,已成功创成14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4个,基本达标镇10个),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区,力争在收官之年再创佳绩。 一、聚焦镇域特色,突出区域集群打造 紧扣“美丽”主题,延续小城镇自然景观风貌、乡土习俗、产业特色等脉络,打造各美其美的诸味小镇。一是探索“一镇一品”产业模式。梳理挖掘文化自然资源和块状经济特点,抓好主导产业发展、文旅业态融合、主打品牌建设,拓宽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道路。如山下湖镇以举办世界珍珠大会为契机,持续擦亮诸暨珍珠金名片,开发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和直播,2021年线上销售额达195亿元,同比增长32.5%。二是描深“乡愁”文化底色。统筹兼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以古遗址保护、老街区整饬、老建筑修缮、老厂房改造为路径,让城镇发展更具文化底蕴。如东和乡境见·和客栈项目引入春风十里小镇开发企业,村集体以房屋使用权入股,按30%分红模式,将闲置老茶厂改造成民宿,由专业景区团队运营管理,实现双方共赢。三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利用中心镇经济、产业辐射能力,提升集群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构筑产业体系,形成互补。如“西施之泪”诸北美镇集群,涵盖店口、山下湖、次坞、姚江等经济强镇,构建区域内产业、空间、政策框架,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二、聚焦共建共治,突出民生保障优先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美丽指数和幸福指数联动建设。一是强化兜底保障。以打造本地生活圈为载体,提升弱势困难群体和“一老一小”服务温度,开展村级关爱基金、爱心食堂为重点的邻里中心建设,实现邻里互助。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爱心食堂105家,关爱基金实现全覆盖。二是基础设施提标扩面。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全力实现区域公共设施普惠优质共享。自2019年以来,已新建改建道路229.74公里,新增改造雨污管网230.5公里,改造停车位5898个,新增(改建)公园绿地39.4万余平方米,新增健身娱乐设施430余处。三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整合资源建成运行镇村矛调中心,建立健全“一扇门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和初信初访隔月清零等机制。至目前,已实现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镇、村两级化解。 三、聚焦要素保障,突出配套政策支持 优化完善美丽城镇建设配套政策,发挥政策导引作用,努力实现叠加溢出效应。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优先向美丽城镇项目倾斜;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美丽城镇信贷支持。三年来,共保障财政资金14亿元,筹集社会资本126亿元,全面助力项目建设和运营。二是强化土地保障。探索实施企业入驻、乡贤反哺等“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国有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实施办法,盘活存量、优化结构,优先满足美丽建设项目用地需要。三是强化才智保障。在“双师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下挂上调”机制,即下派年轻干部帮扶基础薄弱创建镇,上调后一年创建镇人员提前参与创建工作,提供滚动式技术支撑,确保规划蓝图和落地实施不走样,创建要求和实地核验不跑偏。(诸暨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