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解码“共富”密钥打造绿色气质富春山居图 |
||||
|
||||
海盐县通元—秦山“共富示范”县域风貌区作为全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串联丰义村、雪水港村、丰山村、北团村、永兴村等5个行政村。该风貌区深入践行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海盐调研时提出的“在提高县域经济实力上当好示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当好示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当好示范”的“三个示范”嘱托,围绕“川上田园,美丽蝶变”的总体定位,依托群山、矿坑、河湖、田园等自然生态禀赋,推进“资源整合、共建共联”,打造城乡融合、环境优美、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绿色气质富春山居图。 密钥一:聚焦人居环境,生态共优育富 一是实施全域整治,建设绿色生态之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微改造、有机更新原则,提升改造风貌区内重要景观廊道、节点,推行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全区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改善丰义村与雪水港村连接村道沿线立面与环境,推进美丽河湖、碧水绕村等项目建设,实现风貌区环境形象焕然一新。 二是厚植水韵底色,扮靓绿水青山之景。实行城乡人居环境美化提升专项行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造提升等工作。如永兴村文溪坞建成污水真空收集泵站,采用A²/O+人工湿地+消毒处理工艺,终端整体与村容村貌相融合,形成“水清、无味、点绿、景美”的农村人居环境新局面,日均处理污水量约20吨,每年可节约灌溉水量约3000吨。 三是依托自然禀赋,展现特色生态之美。整合丰山山体、山洞、月湖矿坑、村落河道等资源,以采石、采茶、采药“三采”文化为核心,打造丰山探幽、沙洲观鹭、山居问茶、围炉羊宴、山前赏樱、埭前晚居、丰溢牧羊、海伦嬉戏等特色“八景”乡村旅游环线。依托“梯田茶”风景,举办丰收节等各类农旅活动,设立茶叶采摘体验项目,引导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目前,丰义村吸引游客2万余人,带动就业52人,营收约68万元。 秘钥二:依托生态底色,产业共进创富 一是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北团村腾退280.95亩生猪养殖场,建立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科技型、智慧型、创新型为核心,重点打造特色农业创业产业园。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力量,引进8家农业经营主体,其中一个为长三角首家澳洲银鲈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该产业园获评省科技厅授予的全省“星创天地”称号。 二是探索生态可持续运营方式。依托丰义村山水景观推动产业链前延后伸,打造民宿、康养、研学游等新业态,通过招引项目、孵化项目方式,引导村民以自办或入股的方式参与景区管理,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民房变成民宿”“老房富了老乡”农户加盟合作模式,按“一户一院一菜地”模式,吸引村民将闲置民房改造为民宿,实现“互助养老”。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招聘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通过组建旅游开发公司等专业团队开展业态招揽培育、品牌提炼推广和日常运营等工作,推出“观光休闲游”“赏花美宿游”“主题研学游”等十余条旅游线路产品,吸引一批江浙沪颐养阶层康养度假。2021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61.5万元。 秘钥三:紧扣绿色低碳,平台共享聚富 一是做优智慧农业平台。打造云治共富平台、智慧农业创业孵化中心、农业电商园等,实现种植技术数字化、农业管理数字化、生产过程公开化、智慧水肥一体化,完善数字农业体系,全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以抓工业招商的理念抓农业招商,已累计引进1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达6亿元。 二是推进农村集成改革试点。创新打造浙江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试点——三宜农村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围绕产业、服务、治理等十大未来场景,盘活乡村民俗特色文化资源,建立乡村智慧物流体系,截至目前培育数字新农人、数字农创客46人,打造未来邻里中心、乡村智能会客厅、乡村聚客共享礼堂等项目20余个。2021年底,三宜农村未来社区所在地丰义村和雪水港村集体收入超420万元/村,经营性收入超150万元/村。 三是开展绿色低碳用电生活。作为全省首批未来乡村,雪水港村全力打造特色低碳场景,创新研发“碳画像三色图”大数据平台,以绿黄红三色从碳值、绿值两个维度展示分析碳排放综合情况和新能源利用情况,建设光伏休闲栈道和光伏连廊等设施,推广农家土灶柴改电,建立“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合作推广机制,以雪水港村作为农村土灶柴改电的示范区,全域推进试点工程实现全村全覆盖,“推广土灶柴改电”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截至2021年底雪水港村年均减少柴火消耗约1042.44吨,碳减排154.63吨,为村民增收12.57万元。(海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