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大风貌格局推进城乡统筹 打造更高辨识度的共富单元 |
||||
|
||||
近年来,平湖市坚持集成推进理念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全域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和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以空间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治理融合、制度融合推动区域协调、提升发展能级、优化管理服务,不断探索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打造更高辨识度的共富单元。 全面推进优质资源融合,拓宽“共富”道路 推进组织资源融合,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壁垒,成立市级风貌专班,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城乡风貌工作格局,组建“领导干部+专业干部+优秀年轻干部”的实体化专班办公室队伍,全面推动大风貌各项工作。坚持规划引领,制定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城乡风貌建设方案、城镇社区专项规划、未来社区实施方案等,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因地施策、分步实施,统筹协调全市各类型各层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创新考核机制,将城乡风貌工作纳入平湖市四大工程之一的城乡秀美工程,年度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列入当年度城乡秀美工程实施方案,项目建设、长效管理、信息宣传等开展情况纳入市级月度排名战和对镇街道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专项政策扶持,强化人、财、地等要素有效保障,其中美丽城镇方面市财政已向镇街道拨付补助资金1.185亿元,同时创新金融服务,通过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取金融授信200亿元,进一步推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美丽城镇建设等项目落地落实。 推进专家资源融合,强化破难服务。结合“三服务”“双联系”活动,建立领导蹲点帮扶机制、定期组织协调机制、专家对口服务指导机制等,并分别由市风貌办和市城乡秀美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对口联系各镇街道,指导推进城乡风貌各项工作。全面推行美丽城镇建设“双师”制度,聘任9位规划设计专家担任首席设计师或驻镇规划师,为各镇街道提供“一站式”指导服务和技术咨询。同时,组织38名技术专家成立市级专家团,全面参与城乡风貌工作督查、考核评估、业务指导及培训等工作。三管齐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领导督导破难和技术专家服务机制。 推进区域资源融合,强化区域联动。对内,推进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在新仓镇、广陈镇成功创建省美丽城镇样板的基础上,协调新仓镇、广陈镇、独山港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同互补,推进整体智治,培育平湖市“乐享绿城”美丽城镇集群、“合作之源·乐享绿城”县域风貌区。对外,突破区域和行政壁垒,携手丽水市缙云县开启全省首个美丽城镇版“山海协作”,组织7个镇街道与缙云县7个镇街道签订一对一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共富合作”基金以及深化产业协作、劳务协作和消费协作等,共同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同时,以毗邻党建为引领积极接轨上海,构建共生、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例如新埭镇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创新“双委员”工作机制,推动结对村党组织委员交叉任职,将上海先进的治理理念引入新埭美丽城镇建设之中。目前,该市在“合作之源·乐享绿城”县域风貌区建设中正探索联动上海廊下乡镇郊野风貌建设,打造浙沪毗邻整体风貌提升示范区。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筑牢“共富”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引强育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打造集成电路、智能电子设备、智能光电、电子新材料和大数据、互联网平台、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数字经济“4+3”产业体系。与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等研究院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建设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平湖创新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平湖新材料研究院、平湖领智高端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研发基地,通过研发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发挥长城汽车、长三角润泽·国际信息港、苏宁易购、京东智联云、邦芒人力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引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新型电商、智慧物流、车联网等平台公司。2022年一季度,该市数字经济先导产业实现同比增长18.5%。 大力发展美丽产业,推动环境变现。持续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推动创建国家3A级景区和3A级景区村庄。加大民宿产业扶持力度,引导民宿品牌化创建,培育星级农家乐。利用长三角全民健身联盟、长三角红色旅游联盟等平台,打造林埭镇棒球基地、曹桥街道赛艇中心等运动主题特色旅游基地。探索乡村可持续运营模式,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投身“美丽产业”,培育文旅龙头企业。聚力打造“钟溪棹歌·隐世田园”诗画江南典范片区和明月山塘美丽经济转化区,推动品牌建设向品牌运营升级。如,该市钟埭街道探索“党建统领、乡村共富”新模式,成立红色联盟,引进渔乐乐休闲农庄、上海稼书文化研学中心、祥云轩农家乐、贰月里民宿等新业态,2021年营业额突破3100万元,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66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较之前增长11%;林埭镇棒球场启用至今已承办国家级、长三角区域赛事近20场,先后接待全国各地队伍近300支,带动村集体郊野乡园公司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带动周边农场营业收入超过850万元。 构筑现代产业集群,驱动产业升级。根据镇街道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比较优势,分别谋划打造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杭州湾北岸新材料产业基地、长三角航天航空创新产业基地、长三角大数据应用产业中心、长三角现代电商运营中心等。同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整治“低散乱”企业或作坊,推进区域集聚化、生产清洁化、管理规范化,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例如,钟埭街道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主动承接G60科创走廊外溢资源,聚力打造区域协同科创高地。区内累计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省级科技型企业304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贡献比超75%。新仓镇已形成以平湖新仓智慧谷两创中心、平湖嘉创智谷产业园、新仓小微企业园、新仓镇智装两创中心、平湖环保新材料(膜基地)产业园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广陈镇建设国际科技农业合作示范区,推进荷兰福纳瑞园艺、东郁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长三角草莓研发中心等一批汇聚国内外前沿农业科技的优质项目,打造具备向周边辐射、带动、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科技农业高能级平台。 全面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展现“共富”成果 强化长效管控,擦亮风貌底色。健全考核机制,制定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巡查考核标准及评分办法,由市风貌办牵头相关成员单位,每个月对镇街道进行轮换巡查暗访,并以通报形式公布考核结果,统筹抓好“问题清单”整改的落实、落细、落地。2020年以来,督查、整改问题7990个,城镇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不定期组织公安交警、综合执法等对乱停车等城镇秩序类问题,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的乱堆物、环境脏乱等问题开展“严督、严管、严查”专项治理,通过擦亮小城镇行动,不断提升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和城镇安全。同时,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引导带动网格内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打造“基础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智能感知”的网格团队,建设基层治理最小作战单元。各镇街道积极培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立健全随手做志愿广泛参与机制、志愿服务资源协同共享机制、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重大应急救助社会参与机制。如,曹桥街道创新实施“三长三会”制度和“五微五连心”微网格治理模式、新仓镇1955民间督导团、林埭镇“林距离”等。 坚持项目为王,推动城乡串联。围绕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提升住房建设水平、加大优质商贸文体设施供给等18项内容全面实施五大美丽城镇提升行动,2020年以来已完成美丽城镇建设项目投资71.66亿元。创新出台《关于印发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金平湖“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实施意见(2021—2023)》,将平湖主城区90平方公里作为“城市公园”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中优、南进、北融、东拓、西联”总体布局,围绕“人、城、境、业”4大核心,开展“生活品质、城市品质、生态品质、消费品质”4大跃升专项行动。同步推进东湖城市新区、明湖城市新区、南河头传统风貌、水洞埭传统风貌、智创园特色产业、服装城特色产业六大城市风貌区和广陈-新仓-独山港“合作之源·乐享绿城”、钟埭-新埭“富美水乡·创想之都”、曹桥-当湖-林埭-嘉兴港区“秀美田园·水韵港城”三组县域风貌区建设,联动城乡、串珠成链、连片成景。 提升公共服务,推动均衡共享。持续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如,聚焦老年群体幸福颐养需求,全市8个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医务室实现全覆盖,并在制度体系、工作举措、服务方式上探索创新,实施康养体系建设,打造了平湖特色的康养结合新模式,获评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连续三年位列健康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市)行列;大力打造“学在平湖”品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办学模式,通过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重组、联盟或托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影响辐射面,引领薄弱学校发展,逐步提升其办学质量,缩小校际差距,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平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