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三色融合三引导航三力凝聚 助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 |
||||
|
||||
近年来,丽水以自身独特的生态风貌、产品价值为基底,通过三色融合、三引导航、三力凝聚九大举措,构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目前累计申报创建未来社区项目41个,开工建设11个,申报创建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项目16个,景宁畲乡之窗县域风貌样板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青田龙现村、缙云仁岸村、遂昌蕉川村等3个未来乡村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名单。松阳县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遂昌王村口申报的《“红古绿”融合发展开新局》获评全国首批高质量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其主要做法是: 三色融合,为城乡风貌样板区增花添彩 一是“红绿融合”展现革命老区新风貌。“红”就是深挖红色底蕴,精心构筑“红旅融合”发展新格局。遂昌县王村口镇依托刘英、粟裕开辟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这一红色基因,从“形态、生态、文态、业态”“四态”出发,延伸红色产业链,创成浙江省首批5A级景区镇。“绿”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生态本底构建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转换新通道。如缙云县、景宁县等地,聚焦石矿、铁矿等矿区、矿洞的生态修复利用,采用最小干预措施进行改造提升,植入文化与业态元素,形成一批山区生态资源修复利用的典范项目。 二是“古色新景”展现传统山区新风尚。丽水素有江南秘境之称,青山环抱之中,绿水盈盈之处,保存有众多完好的传统村落。目前录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有257个,排名全国地级市第三位,省级传统村落198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14个,均排名全省首位。近年来,丽水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数量和质量优势,对传统村落进行风貌保护提升,突出历史风貌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松阳县是全国首批2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拯救老屋”行动,成为全国首个“拯救老屋”试点县。同时也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获得中央补助资金4500万元。 三是“生态本底”引领山区发展新未来。丽水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打造美丽风景、美丽资源与美丽经济高效转换的共富模式。实施创新采取“山海协作”、组团打造等合作共赢新模式,开拓性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丽水-嘉兴、缙云-平湖、景宁-海宁已经签订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组团合作协议。景宁县大均乡立足优越水环境,深度开发水上特色产业项目,积极发展涉水救援业务培训,获得全国首笔GEP增量采购资金188万元。云和县立足优质山水资源,打造人造沙滩,实现“山区看海”,成为网红打卡热门景点,一个104户286人的小村,提供就业岗位210余个,村集体经济创收达400万元。 三引导航,打造特色未来社区 一是智慧大脑引领社区智治。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社区治理构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组织治理体系。如莲都灵山未来社区成立浙江省首个“未来社区工作委员会”,打造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格局。推进“未来e家”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建设,累计集成应用75个、不动产数据202.2万条,莲都区全部存量小区(含城中村)人员、房屋基础数据录入,在城区累计122个物管小区全面铺开使用。 二是多化一体引领社区生活新风尚。体系化、集成化、多元化一体发展,打造未来社区,展现舒适、安全、便捷的未来社区生活场景。龙泉宋韵西街未来社区,构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样板区试点+未来社区+老旧小区”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统筹各方资源、资金,合力打造旧改类未来社区。同时,全面推进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联动多部门启动全市公共服务设施调查,将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创业等九大未来场景真正变成未来社区居民的身边生活场景。目前全市各地均已形成专项规划编制初稿。 三是邻里中心引领社区服务提质创新。邻里中心是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统筹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创新谋划建设集政务、服务、商务“三务一体”的花园邻里中心,构建政务管理、社区治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养老助残、共享食堂、智慧停车、商务服务等九大服务功能为主体的集成系统。目前,金汇、联城、城东等3个邻里中心已开工建设。3个邻里中心服务范围预计覆盖约830公顷,辐射居民人口约15万人。 三力凝聚,助推未来乡村特色发展 一是“双招双引”夯实产业潜力。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双招双引”八大行动,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龙泉市溪头村引进丽水途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村2145名村民均为股东,形成“政府托营+村级运营+市场代营”模式,仅运营3个月便经营收入35万余元。景宁县大地乡与六家农业企业集中签约,8个月时间引进乡贤资金与工商资本共计1268万元,建设稻鱼共生、芭蕉芋等6个种植基地,可为100余位留守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二是数字赋能提振发展实力。坚持数字化迈向改革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丽水“数字乡村、智慧三农”云平台,开发“三农”人员管理、项目监管、农业主体管理、大数据分析等业务系统,完成丽水乡村大脑245万条数据采集,累计建成各类益农信息社1884个。遂昌县蕉川村打造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杆农眼”物联网应用,让农民增收不再靠天吃饭。遂昌县湖山村建设仙侠湖立体水域智慧化巡检系统,让生态资源保护步入智能化时代。 三是特色场景增幅文旅引力。立足地方实际,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场景建设,着力构建具有丽水辨识度的山区样板。如松阳县开展“百名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计划,已签约艺术家工作室89家,陈家铺等打造了一批主客共享的新型乡村公共空间。莲都区黄泥墩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露营地+”模式助推乡村经济,结合民宿酒店和露营基地建设,2022年5月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总营收200余万元。(丽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