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台州市以共富为引领 建设未来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2-07-06 08:53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台州坚持将“未来乡村”作为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按照“一统三化九场景”的总要求,统筹规划,激活人、地资源要素,加大数字改革应用,加快建设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山海水城特色的未来乡村。截至目前,已启动建设省级未来乡村33个,规划建设项目391个,总投资 12.1亿元。

建点连片、梯度推进,打造未来乡村建设图景

实施“全域整治”提升行动。着力每个整治小单元,秉持把农家建成精致小品、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县域建成美丽景区的思路,以纵深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庭院、厕所“四大革命”为重点,深入推进乡村全域、集成整治,为未来乡村奠定环境基础。今年全市启动整治600个村,启动创建垃圾分类高标村40个、市级示范村50个、省级星级公厕290座、美丽庭院4万户,整治点位10178个。

实施星级美丽乡村创建。谋划制定星级美丽乡村“九个一”创建办法和台州市未来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按照“一星”村对标整治村、“三星”村对标精品村,“五星”村对标未来乡村的思路,积极对接民政、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将600个星级美丽乡村创建与村卫生室、幼儿园、居家养老等民生设施协同推进,打造风貌、产业、人文核心场景,推动未来乡村梯度建设。目前,600个村建有幼儿园194个,卫生室355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4个。温岭市海利村、天台县后岸村被命名首批省级未来乡村。

实施“1+X+Y”乡村规划布局。加强未来乡村与未来社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联动建设,实施每个省级风貌样本区创建包含一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衔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形成“中心镇+中心村(片区)+保留村”“1+X+Y”乡村规划布局。目前,全市启动建设17条“三新”共富精品示范带,涉及385个行政村、面积1665.04平方公里。

盘活要素、创新路径,激活未来乡村发展活力

创新“土地要素”改革路径。以盘活美丽乡村闲置资源为抓手,探索宅基地改革异地安置,落实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1+5”政策体系,研究制定金融产品和奖励机制,推动农村闲置土地“大搬快聚”,实现规模流转,形成土地要素储备量,为未来乡村项目化发展奠定土地基础。目前,全市盘活闲置农房4929幢。如玉环发布《宅基地改革试点方案》,落实闲置农房“三权分置”,流转20000平方米闲置农房,发展旅居综合体项目。如天台县后岸片区成立农地农房流转中心,引领2个乡镇7个村组建共同富裕党建联盟,集中流转农房625间、土地1032亩,布局项目44个。

创新“人才要素”供给路径。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农民高质量就业促进农村高水平共富实施意见,针对未来乡村、星级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实施600重点村“一村一创客一帮扶团”行动。通过全省首创的数智金融服务平台与“台农学”数字平台,根据行业、技能、学历等能力指标,在全省率先为800多名创新型农创客“数字画像”,形成人才数据库。并根据600个星级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方向定位、建设项目和存在问题等维度,推动“创建村”与“乡村人才”精准匹配,实现各类人才精准进村。目前,目前全市600个星级美丽乡村和33个未来乡村实现“一村一创客一帮扶团”全覆盖,建立含金融、法律、青企、团干等要素的农创客创业帮扶团队33个,共建立党建联盟451个,引领带动3023个行政村组团发展。

创新“自然资源”组团路径。按照“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思路,根据每个未来乡村不同资源禀赋,以产业为纽带,全域推行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全面建立资金要素向片区集中投入机制,推动未来乡村景区化打造、片区化发展、公司化运营。如天台县始丰街道以安科新村为中心精心打造安科未来片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经营性收入2000余万元,实现沿线九村串珠成链共同富裕。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树立“一个村就是一个公司”理念,建立“村+公司+农户”利益联结体,全域发展民宿旅游,村级集体经济从2012年35万元收入增至500万元,实现了村强民富。

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提升未来乡村智治水平

建设未来乡村“数字大脑”。坚持数字化与未来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围绕农村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实施未来乡村“1+N”数字化发展体系。“1”是未来乡村数字多维平台,“N”:围绕乡村“一老一小”、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重要领域,开发的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旅游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以玉环为试点,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建立“1+N”模式,“1”是开发建设“数智干江综合管控平台”,汇集乡村基础数据资源、政务数据资源、产业数据资源,“N”是开发上栈头村村情运行、乡村规划、智慧旅游等“多个智慧场景”应用,目前数字驾驶舱、海水瀑布、山海湾民宿等项目已基本完成。

实施未来乡村数字共享。围绕核心场景开发,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各地探索城乡数据与各村资源整合,打通数据要素流通壁垒,形成数据共享开发,切实弥合区域间的“数字鸿沟”,推动未来乡村加速发展。如天台县始丰街道安科新村采用EPC模式建设未来乡村,运营单位直接参与设计、建设、运营,有效破解村庄经营存在资本投入难、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畅通各村数据共享,目前唐诗码头、眺望未来仓、茶空间文化馆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

打造未来乡村场景应用。加快布局未来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乡村5G网络基础设施、“三农”新基建、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快“亲农在线”“瓜果天下”“渔省心”“台农学”“台九鲜”等特色场景应用建设推广和迭代升级,打造省级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逐步构建产业“毛细血管”,绘好农业“产业地图”。截至目前,仙居“亲农在线”做法在省数字政府专班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瓜果天下”整合市内外资源,目前已有20余家在外瓜农按照订单生产种植西瓜,启动建设省级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3家。温岭、玉环和天台入选浙江省“浙农富裕”应用农房盘活数字化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推广应用试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台州市城乡风貌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