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以人为本善治为方 杭州市城市体检助力打造“宜居天堂”


发布时间: 2022-08-22 10:46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几年,杭州市连续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板城市,以“两个先行”为重要导向,通过城市体检“杭州方案”,做好城市品质加法。

量身打造,“体检套餐”不断进阶

杭州市城市体检在实践中形成了跨部门、多渠道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体检的顺利推进,强化了结果的准确性和措施建议的可操作性。在指标设计方面,杭州市立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接国家对杭州的发展期望,下接基层民生实事,精准选取能真实反映城市问题、可运用智能分析的指标,在住建部明确的八大类指标基础上,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增设了第九类“数字治理”和第十类“共同富裕”体检指标,监测评价数字赋能民生服务的情况和经济发展、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在数据采集方面,杭州市以部门数据上报、城市大脑共享、互联网大数据收集等多渠道进行相互补充,形成有效的整体感知。“体征数据”在时间上横跨2017-2020年四年,在空间上覆盖市-区-镇街-社区四级空间,实现对城市的全面把脉。而每年开展的覆盖十城区的上万份居民满意度调查,将城市规划建设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让群众参与、体验、评价,实现主观评价的空间精准落位。

平台支撑,综合诊断“对症下药”

杭州市从约束、目标、历史和公众感知四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对体检指标进行等级评定,总结城市建设成效和问题。2021年,杭州市还深入开展了道路交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住房情况等专项体检,进一步聚焦民生痛点问题。结合全市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等,体检针对性提出“城市病”整治提升行动,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主责部门,靶向发力,推动城市短板问题标本兼治。在体检过程中,杭州发挥数字化优势,同步系统搭建城市体检信息平台。结合杭州“城市大脑”资源,分阶段、分模块建设了数据采集、上报、统计、分析、反馈的基础平台,可视化展示子系统和以完整社区评估为代表的智能分析子系统的开发。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和叠加分析应用,有效支撑了体检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明确,逐步形成“动态监测、定期评估、问题反馈、决策调整、持续改进”的数字化、精细化治理闭环。

强化应用,更新整治有的放矢

两年的体检结果显示,杭州在共同富裕、风貌特色、创新活力和数字治理等方面颇具成效,但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市韧性有待加强,交通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公园绿地空间不均衡,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差距。根据体检结论,针对其中13项群众和市政府重点关心的突出问题,2022年,各主责部门和城区有序开展了相应的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切实回应群众期盼。例如,为有效改善城市内涝,杭州市已投资1900余万元完成所有积水点改造,改造后区域尚未发现积水情况。为推进路网建设,2022年杭州市快速路已累计建成达到435公里,计划完工“断头路”28条17公里,地铁重建道路114条146公里,目前实施进度已过半。园文部门则积极开展公园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市区计划开工建设项目70个,已完工42个。为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今年已完成普惠性幼儿园建设38所、基层体育场地项目115个,8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开工84个。居住保障方面,杭州市今年将筹集公共租赁住房3586套、累计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4万套(间),截至7月底,已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18个,房源9.37万套(间)。

下一步,杭州在持续推进体检成果落地的同时,将继续完善体检工作方法,推动城市体检向区县覆盖并在建德率先试点,探索“城市-城区-街道-社区”四级协同的体检模式。依托城市大脑,结合新城建CIM平台搭建,进一步深化、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体检数据收集的精准性,探索开发各类实用的业务场景应用,为开展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