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字当头 全域推开——玉环市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市域全覆盖 |
||||
|
||||
今年以来,玉环市深入贯彻落实台州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现场会精神和领导指示要求,把实现高质量全覆盖作为乡镇(街道)“一支队伍”建设重心,制定作战思维图和计划表,以领导重视为基础支撑、规范化为推进方式、数字化为动力引擎,致力走出一条具有玉环特色的“一支队伍”建设之路。截至8月15日,全市11个乡镇(街道)均已实现“一支队伍”顺畅运作全覆盖,一般程序立案310起、结案170起,简易程序162起。 实体化——建起来 抓队伍整合,执法“有力量”。按照“能统尽统,需进尽进”原则,整合“1+8”部门基层站所执法力量,组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以“两室三队”为基础设置队伍组织架构,接受乡镇(街道)直接管理、统一调度。同时,契合乡镇(街道)实情确定执法事项,分四类实行差异化赋权。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实有人员下沉比率达69.17%。 抓阵地建设,办公“有场所”。按照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要求,由乡镇(街道)为“一支队伍”配备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统一形象识别系统,并进行差异化、特色化设计装修,满足执法队伍基本办公需要。如楚门镇专门安排面积约1500平方米办公场地用于集中办公,引入指挥中心、远程办案中心,预留会议室、笔录室、调解室等功能用房,保障执法办案有序开展。 抓机制完善,执行“有章法”。按照“共性+个性”原则,制订《玉环市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汇编》,在协作指挥、依法行政、执法办案、日常管理、执法保障、执法监督等方面提供基础参考。如大麦屿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创新案件月点评制度,由队长、分队长及法制审核员每月开展案件点评分析,并结合办案程序、文书制作、调查取证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汇总清单,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实战化——转起来 执法联动,实现一次多查。完善协作配合机制,加强卫生健康、非法营运等重点领域的业务联系,并梳理企业(个体户)反映的比较集中的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的执法事项,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已梳理“综合查一次”任务清单46个,归并事项134项,依托“一支队伍”对餐饮油烟、农民建房等开展“一体化”检查16次。 平台互动,实现一站指挥。依托基层治理“141”体系,通过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平台对承接的执法事项问题以派件形式交由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处理。执法队员在接件后,30分钟到场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形成“派件—处理—反馈”的工作闭环,实现“一个指令下达、30分钟快速响应”的执法效应。截至目前,通过指挥平台交办、处置、反馈投诉举报案件200余起,办结率100%。 数字驱动,实现一网流转。借助执法记录仪、电子眼等设备优势,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掌上执法、浙江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全面推进执法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推广“行政执法证据共享应用”,实现执法事项网上流转、全程留痕。截至目前,掌上执法开通率、激活率、使用率均达100%,业务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证据共享”应用率达100%,全市证据电子化率达76.5%。 实效化——用起来 聚焦民生关切,主动出击。针对各类矛盾纠纷、投诉举报等问题,变“坐、等、派”为“动、查、巡”,让群众诉求在第一时间有人员收集、有渠道处理、有机制督办。如楚门镇邀请21个村社书记加入镇综合行政执法村社交流群,通过村社干部纽带作用,对上及时梳理报送辖区问题清单,对下采取劝导、教育等方式做好辖区群众思想工作,协助沟通处理投诉举报100余件,群众满意度100%。 聚焦重点领域,靶向出力。研判燃气非法充装、城乡规划等风险隐患,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高效做好源头发现、联动处置等工作。如清港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开展城乡规划执法工作方面,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严处”的全闭环管理模式,以乡镇名义立案处理清港镇豪景大厦高层住宅小区违法建设行为69起,逐步解决该小区因项目资金链断裂导致购房户无法取得“两证”的历史遗留问题。 聚焦基层治理,守正出新。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和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实施“两张清单”执法联查,即由执法队员事先对辖区各领域明确待检项目,形成“检查事项单”;再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汇总,形成“整改事项单”。安排专人督促检查对象签收整改事项单,并落实其限期整改问题事项。如沙门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对辖区270余家营商主体开展执法联查,发放责令停止通知书、整改通知书10余份,问题整改率100%。(玉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