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加快美丽城镇创建 实现共富路上大跨越 |
||||
|
||||
自启动美丽城镇创建以来,泰顺县积极响应省、市、相关政策,以城乡融合为“生态立县”落脚点,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发挥生态资源本底优势,打造“浙南明珠,最美山城”的泰顺气质,多点推进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2个,基本达标乡镇11个,今年申报创建省样板乡镇2个,申报创建基本达标型乡镇5个,山区县城城镇1个。泰顺县在探索城乡共富的征途上,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跨越。 一、城镇面貌改善焕发新气象 泰顺县以优越生态环境为底色、深厚文化底蕴为亮点,特色文旅产业为支柱,聚焦区域精细化治理,全面对标对表美丽城镇建设“五美”目标和“十个一”标志性工程,围绕美丽城镇创建工作,结合已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历史文化底蕴,实施推进美丽城镇项目563个,总投资额达29亿元。其中,全县新建、改扩建雪溪乡幼儿园等教育设施项目8个,高分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建成筱村镇中心卫生院、雪溪乡居家养老中心等医疗养老设施项目5个,加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筱村综合功能服务站等基层治理服务类项目33个;37个市政设施项目、51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5个园林景观项目以及74个改造提升主要道路、街区、老旧小区等项目,推进有机更新。进一步补齐功能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使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持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美丽经济发展迎来新跃升 以绿色为基底奋力赶超,同步全力抓好“一县一策”政策落地,全面梳理产业发展、文旅发展、补齐短板、平台打造、项目支撑、改革示范、要素支撑等7个方面36项具体举措,放大生态赋能作用,加速三产融合推进。如今,一罐茶叶、一篮水果、一瓶蜂蜜、一包干菜、一箩薯芋、一服草药的“六个一”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创成仕阳省级茶叶农业强镇,茶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2亿元;顺利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罗阳、彭溪、大安三个产业大平台加速建设,翁地农业生产示范园等20个产业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累计入驻企业103家,生态工业主战场进一步夯实;司前镇有近3000名下山村民在镇里的小微创业园、竹木产业加工园上班;泗溪镇的来料加工点数量超过30家,带动周边乡镇2000余人就业;雅阳镇、司前镇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民宿经济,盘活山林地、古民居等沉睡资源,新增浙南蝴蝶谷度假山庄等文体文旅项目52个,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游客接待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山城旅游主业迎来强势爆发。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如火如荼,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了大山,成为泰顺县“农户下山、产业上山”发展理念的受益者,这个曾经落后的山区县正以“奔跑者”的奋进姿态,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26县样板。 三、农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以美丽城镇创建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目目标靶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做好“龙头企业+资源活农”“订单农业+合作扶农”“产业基地+旅游富农”三道加法,纵深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聚焦共富推动乡村振兴,先行打造司前竹里山水畲乡、雅阳柳峰氡泉云岚等一批共同富裕示范带。在整县“企业+农户”共富产业链推动下,形成“企业结村、部门扶村、干部联村、乡贤帮村、山海兴村”五大致富法则。2021年,泰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4.3%,全县所有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达25万元以上,探索出了一条“以企带农、以企促农、企农互动”的新路径。(泰顺县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