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云和县全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 走好“小县大城”事项赋权路


发布时间: 2022-09-02 09:12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2021年以来,云和县在大步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过程中,充分立足“小县大城”县情,在坚持整体统一的基础上,精准赋权各乡镇(街道),统筹调配全县执法力量,走好“小县大城”事项赋权路。

精准赋权,做实基层执法路径

坚持高频多发、易发现易处置、专业要求适宜的赋权原则,通过比对前三年各领域执法案件数,围绕“是否有助于打造‘审批-监管-执法’的闭环链条”“是否属于乡镇街道日常‘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是否属于乡镇街道可承接,易于监管的事项”等三个问题。结合乡镇(街道)权力清单、政务服务清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等内容,在四个街道梳理了林业、市场监管等12条线175项处罚事项;针对崇头镇中心镇特点,在删减城区执法事项的同时,保留了中心镇执法事项,共赋权10个领域88项;基于石塘镇、紧水滩镇、赤石乡等乡镇水域较多特点,增加了水上执法相关事项7项,共计9个领域79项,其余乡镇作为事项基础库共赋权9个领域67项的全域赋权,在差异化赋权的同时,注重事项均衡统一,确保事项适宜可承接。

择优配比,做精基层执法底座

一是实行“7+3”辐射模式。基于我县80%人口集聚在县城,乡镇执法事务少,常驻人口少这一实际,从优配比执法力量,由赋权部门选派下沉128名执法力量至在浮云、元和等4个街道,及崇头镇、石塘镇等3个镇,并以凤凰山、白龙山等2个街道下沉力量辐射赤石、安溪、雾溪等3个乡镇,实现执法资源在集中基础上全域覆盖。

二是推行“全时+实时”下沉模式。按照各领域事项赋权数,及该领域执法人员总量情况,实行“全时”“实时”两种人员下沉模式,其中综合执法、自然资源部门整合站所力量,“全时”下沉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针对事项赋权少,执法编制少等部门,则以“实时”下沉方式,确保部门执法工作及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工作正常开展。

三是整合多元执法资源。充分结合属地干部日常管理工作优势,以赋权事项关联性为着眼点,将负责林业、社救、村镇规划、消防、农业等乡镇(街道)干部一并纳入综合行政执法队,并由各乡镇(街道)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兼任队长,下沉乡镇(街道)的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中队长、自然资源所所长等人员任副队长,形成赋权部门与乡镇(街道)充分融合的执法人员构架。

健全机制,做强基层执法保障

一是建立“一支队伍管执法”运行机制。完善“属地吹哨,部门报到”执法联动机制,针对“实时”下沉与执法力量辐射情况,制定《云和县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流程图》,明确联系人员、到场时限、案件争议协调方式等,并以此图为基准,制发《云和县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县乡间、部门间常态化联合执法制度》《云和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规定》《云和县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级别管辖制度》等12项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机制汇编。

二是打造1+1+1+N基层法制审核团。为解决基层法制审核力量薄弱问题,制定《关于建立以司法所为主的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的实施方案》,建立由1位司法所法制人员+1名乡镇街道法制人员+1名法律顾问+N名公职律师及业务部门法制业务骨干的基层法制审核团,推进乡镇(街道)执法案件法制审查全覆盖。

三是推进“专业单一”向“全科多元”转变。举办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执法业务提升班,邀请省级相关专家、基层业务骨干,围绕行政处罚法、执法办案实务、“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政策解读等内容,并通过赴西湖翠苑街道综合执法队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对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人员200余人次进行了3期3批次的执法业务培训;并启动了执法辅助人员“战斗力指数”提升培训,重点提升协管员的职业素养和应急处突技能,更好适应乡镇(街道)赋权执法工作。(云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