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多维度推进新市民垃圾分类共建共享 |
||||
|
||||
根据2021年底的统计数据,慈溪全市常住人口约182万,登记在册的新市民约124万人,新市民的垃圾分类质量,成为我市垃圾分类源头提升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慈溪市深化共建共享机制,多维度、全方位激励新市民群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一是新市民+量化积分。在“慈溪市新市民学堂”小程序,开辟“垃圾分类”学习板块,新市民通过线上学习获得相应学分,后续可在学分商城兑换奖品或折算流动人口量化积分,该板块自6月底上线以来,共吸引8000余人次参与学习。同时,新市民通过WE志愿平台参与属地组织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获得WE志愿服务信用时数,折算成量化积分。量化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可申请享受子女入学、公租房补贴、银行贷款利率等公共服务。另外,为激发新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热情,定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普及分类知识。 二是树立典范+精准宣教。将垃圾分类作为每年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的必设课程,创新开展沉浸式教学,依托暑期假日学校、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以垃圾分类必要性、如何分类、可回收点设置等通俗易懂的内容为主线开展宣传教育。以掌起镇为例,已累计宣教覆盖约16000人次。积极打造志愿者品牌活动,重点开展校地共建,加强对新市民子女开展教育和指导,通过“小手牵大手”,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进新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现已打造5个共建基地,辐射1800余户新市民家庭。同时,发掘垃圾分类中的新市民典型人物,以“语言相通,情感相融”的优势,有效地为新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新市民法律意识,促进垃圾分类逐步在新市民的心中落地生根。 三是智能推进+房东督导。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质难的困境,慈溪全面铺开农村生活垃圾上门收运,逐步推进智能化收运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垃圾分类全覆盖、分层次、智能化监管体系。以掌起镇厉家村为例,自该村采用垃圾智能化上门收运以来,广泛推行分类积分和定期兑换。将出租私房的分类积分到各房东的积分卡内,由各房东落实监管责任,村级对整体分类情况优、新市民配合情况好的房东和新市民开展“优秀房东”、“先进个人”评先评优,纳入村级垃圾分类红黑榜,并辅之以积分兑换的物质奖励,促使广大新市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良性循环。现已评出6名先进,新市民分类准确率明显提升。 四是奖惩结合+多方联动。一方面属地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将垃圾分类督导宣传工作下沉社区,建立与分类实效挂钩的举报奖励机制,对垃圾不分类、垃圾乱丢等违法行为实行有奖举报,促进群众相互监督,累计收到各类线索2000余条。另一方面多部门联动,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交机制,对不配合、不分类的典型对象进行立案查处和曝光,强化警示教育意义,截至8月20日,今年已累计查处相关案件870起。强化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确保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慈溪市垃圾分类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