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杭州市淳安县“三强三优”打通垃圾分类基层自治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22-09-21 09:37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杭州市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全境东西长96.80公里,南北宽94.40公里,面积44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35%,是浙江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全县337个行政村分布非常分散。因此,淳安县自全面实施“杭州模式”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紧紧围绕“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标准,将基层自治作为全县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的有力手段,着力构建现代化治理新体系,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运用“三强”手段筑共建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强建网格与队伍。县、乡(镇)、村(社)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分层分级织密基层治理网络。一是健全基层队伍体系。通过自主报名、集体推荐等方式择优录取,建立“镇、村、队”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共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1497名、督导员439名。依托上门宣教、桶边督导和定期巡查等方式,不断强化基层自治能力,逐步引导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二是建立基层自查制度。建立了“县职能部门全域监督,镇包村干部分村监督,村包组干部分片监督”的监督网络,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镇生态办成员及联村干部组成的镇督查指导队。每月不定期对辖区村社、企业单位、民宿和农家乐等开展垃圾分类自查,以问题交办的形式提升各单位垃圾分类质量,逐一消除未开展分类、分类情况差的单位或企业。

强抓设施与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全网络建设,一是规范硬件设施。开展垃圾投放设施专项整治提升行动,落实“四色”垃圾桶规范摆放,清理解决杂色桶、破损桶等15类不规范问题,按照“定时定点”要求设置分类投放点1497个,完善标牌标识、分类指南、公示信息等细节,新增监控设备、洗手池、污水处理设施、遮雨棚等基础配置,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二是完善回收体系。建立由县属国有企业主导,末端民营企业相整合,实现全品类应收尽收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注册“淳邦邦”品牌商标,建有1座面积达10800平方米的再生分拣中心,建成了407座现有标准化回收网点,实现站点——企业的直运回收模式。建立机关单位定向回收制度,利用考核手段从而有效整合市场,目前机关单位定向回收协议签订率达100%。

强化执法与监管。一是严格执法,综合采用监控溯源、“城管蓝+环卫橙”、案件线索抄告等工作机制,加大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执法整治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垃圾分类违法行为669起,处罚金额112870元。二是强化监管。采用宣传栏公示、公众号通报等手段曝光不文明分类行为。另外,创新“桶边执法”监管模式,分类办、属地政府和执法中队三方联合每月不少于4次对月度黑榜村社、单位、企业等进行现场监管,开袋检查,从而提升分类质量。

提升“三优”能力强共治水平,有效激发治理活力

优创机制与管理。一是基层自治考核机制。乡镇层层传达考核压力,将垃圾分类直接纳入对村社主要负责人、分类专管员等工作人员的月度考核内容,工作成效与绩效奖金挂钩,奖罚分明,并于每月进行通报。二是生态综合保护联席会议机制,会议由县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各部委办局乡镇等单位参加,会上以PPT形式曝光水、气及固废等生态领域的新发现的问题,然后由各单位认领责任,限期办结。今年以来,会议已召开3次,曝光垃圾分类问题点位900余个,并得到全部解决。三是联村结对机制。利用乡镇干部每周二下乡日和党员每月15日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联村入户上门进行宣传辅导、精准指导“四分法”,营造垃圾分类“人人知晓、人人参与”浓厚氛围。

优提督查与成效。一是常规化巡查。每周组织人员至乡镇、村社、单位企业等场所开展日常检查,重点对设施维护、分类质量、宣传氛围等进行常态化督查。同时,在日常巡查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检查范围,拓展检查名录,实现分类纵横全覆盖。二是专项化督查。除开展常规日常检查外,另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的专项督查,每次督查发现有效问题不少于20个。今年以来,我办共发现交办抄告单57份,交办问题1020个,完成1020个,整改完成率100%。三是精细化互查。不定期组织23个乡镇开展以“互学典型、互查问题,互助提升”为主题的互查互促大比武活动,在大比武活动中学先进典型,查找差距,提升自我精细化水平。

优促服务与水平。一是组团式服务。组建“1+2+N”专项服务团,即1名分类办成员和2名执法人员对分类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小区(村)、企业等进行上门服务,宣传分类知识、现场指导如何进行正确分类,并落实回头看制度,验收分类成效。二是红帮黑提升。根据每月红黑榜排名,建立红黑结对共建名单,红榜乡镇以经验分享、现场指导、人员互促等方式对黑榜乡镇进行指导提升。(淳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