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多维聚力赋能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
||||
|
||||
近年来,温岭市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致力于绿色发展范式和生活方式的实践探索,将垃圾分分类作为文明建设的新坐标、社会治理的新使命,多维赋能,聚焦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聚力“政府主导、示范引领、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格局,推动实现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向新常态转变。 健全政策机制,提升垃圾分类高度 一是科学顶层设计。编制完成《温岭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中长期规划》《温岭市生活垃圾分类“十四五”规划》《温岭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布局布点规划》《温岭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温岭市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温岭市中低价值回收政策》《温岭市物业管理区域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温岭市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工作导则》《温岭市城镇无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工作导则》《温岭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规范》等;完善《温岭市“垃圾革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补办法》《温岭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办法》《温岭市镇街、部门垃圾分类工作考核细则》,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完善资金保障。有效发挥奖补政策的牵引作用,由市财政对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达标的镇(街道)给予补助,奖补范围包括示范创建、分类覆盖面和垃圾容器等基础设施情况。每年,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全市一级分类标准住宅小区(城中村)、达标住宅小区以及覆盖面达标建成区行政村实行奖补。 三是健全工作体系。将各镇(街道)、各部门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目标考核和文明城市考评,形成强有力的工作体系。加强部门协作联动,联合市环境综合整治事务中心、市文明创建办、教育、农水、商务、市场监、市文广旅体等重点部门,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分季度对各镇(街道),开展考核,不定期分线对党政机关、教育、商超、餐饮、农贸市场、宾馆酒店、通信、民宿等开展行业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检查15次,刚性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强化源头减量,延伸垃圾分类长度 一是长效推进住宅小区源头分类。建立“镇街牵头,村居参与,物业为主,执法跟进”的“物业+”管理模式,于省内率先出台《温岭市物业管理区域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物业管理考核,明确由物业负责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宣传督导、分拣回收等工作,并在每个投放点位安排垃圾分类督导员实行桶边督导。目前,我市已有167个物业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点建设和分类收运,设点完成率达97.66%。 二是深入提升分类处置终端能力。已建成投用东部二期生活垃圾焚烧厂、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项目、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机器发酵成肥处理站13座、阳光房发酵处理站13座,全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2400吨,污泥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吨;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全市餐厨垃圾专业化处置覆盖面不断提升,有机废弃物(餐厨垃圾)综合处置项目已覆盖各类单位、市场、小区2251家,今年以来日均处理量达110吨,较去年平均处理量增加1.3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市垃圾处理难的问题。积极推动城乡环卫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已建成投用回收网点107处、分拣中心2处(在建3处)。同步推进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等各类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城区洋河、松门、滨海等3个大件生活垃圾破碎处理站。 发挥示范引领,拓宽垃圾分类宽度 一是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充分发挥镇(街道)主体作用,明确各个部门工作职责,分区域、分线部署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成功省高标示范小区40个、省示范片区4个,台州市示范样板点位22个,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全部实现分类收运、处置。 二是拓宽多元宣传渠道。设立专项宣传经费,建立报社、电视台、新媒体三方联动的线上宣传架构,发布原创垃圾分类主题歌曲《垃圾分分类》,垃圾分类专题宣传片,制作垃圾分类《三句半》广播,开展《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线上答题、垃圾分类主题文艺节目线上展演、垃圾分类线上宣讲会等;线下联合宣传部、机关党工委、工会、团市委、妇联、教育等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强化党建引领,以“巾帼引领”、“机关示范”“典型曝光”等方式深化“八进”内涵,以点带面推动宣传工作。今年以来,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投放电梯猫343个点位,举办各类宣传活动400余次,线上新闻报道210多条,深化融合传播,增强群众参与,全方位、立体化夯实垃圾分类工作基底。 三是搭建优质培训平台。培育宣教基地,今年在市东部垃圾分类焚烧厂、市城南镇瀚洋资源电力有限公司、城西芝岙村设立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的基础上,横湖小学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滨海镇垃圾分类宣教馆相继开馆,沉浸式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宣教活动。同时,规范师资队伍,开展多元培训。今年以来,开展线下垃圾分类主题知识培训3次,线下开展部门负责人、市镇村三级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企业、分类讲师、督导员队伍等业务培训120余场次,新增督导员676人,督导员累计达到3873名,·30余万人次直接接受分类知识培训。 四是强化执法倒逼。加大《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力度,加强执法跟进,建立部门、镇(街道)、物业企业三级联动模式,倒逼实现行业监管、区域自治。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402份,立案查处垃圾分类相关案件975起,办案数量位居台州市第一,约谈物业企业、沿街商户27家,典型曝光22次,实现垃圾分类全领域、全过程违法行为“硬核”执法,精准施策助力垃圾分类再提升。(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