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提前实现无物业管理小区全域清零 全面推动居住品质大提升 |
||||
|
||||
今年以来,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现代社区建设决策部署,以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清零攻坚行动为抓手,坚持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扎实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市254个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已全面清零,1487个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三方”发力,物业覆盖实现“全域化” 一是市场推动消化一批。制定《湖州市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清零行动方案》,采取以“建、引、改、提”工作模式和“部门+社区”共建形式,将专业化物业服务引入老旧小区和部分拆迁集中安置小区,创推业主“先尝后买”模式,逐步培养业主“花钱买服务”的付费意识,不断满足业主日益升级的物业服务需求。目前,已推动103个老旧小区拓展市场化物业服务。 二是政府引导托管一批。对不完全具备专业化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小区,探索以业委会为主体成立小区公益型物业企业或实行小区业主自治模式,优先聘用小区内无业居民和热心党员,实现自治管理。对已有市场化物业服务小区周边的零星小区,创新采取“合并管理”模式,降低服务成本和业主物业费支出,提高物业企业的入驻意愿。如长兴县雉城街道将辖区内16个社区划为4个区块实施统一管理。 三是国企担当兜底一批。对规模小、硬件差的老旧小区,推动各区县成立国有物业企业或强村公司,对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实施兜底服务,推动物业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物业管理同服务。如吴兴区每年安排专项补助3500万元,组建国有物业公司整建制接管46个老旧小区和周边53栋零星独幢房。 “三全”联动,物业管理实现“专业化” 一是全过程领导,增强带动力。通过联建、行业建等方式,全面组建物业企业党组织和红色物业,探索形成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全过程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1个物业企业党支部、302个小区党支部,覆盖2200余名党员;创建红色物业小区240个,其中42个获评省级红色物业项目。严把业委会组建和换届人选关,引导支持810余名专业人员进入业委会,全市519个业委会中党员比例均超50%,专业人员占比达30%。 二是全流程管理,增强组织力。出台《物业服务二十五条》《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等,加强物业项目前期招投标、项目承接、合同履约等全流程监管,加大“红黑榜”和履约考核结果运用,推动物业管理透明化、规范化。如吴兴区飞英街道通过建立欠费清单、设立公共账户、实施多元考核改革等举措提升物业费收缴比例,试点小区韵海苑物业费收缴率从65%提升至93.5%。 三是全方位赋能,增强行动力。围绕法规政策、专业知识、工作流程等方面,结合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实际需求,采取“订单式”备课、“沙龙化”授课、线上线下双向送课等形式,积极开设专业培训班、定制服务班车等,全力提升各主体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开展集中培训31次,发布政策解读课程5期,组织模拟演练400余次,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 “三小”融合,物业服务实现“精细化” 一是以“小切口”推动居住环境大变化。聚焦民生小事,打出物业服务提质组合拳,先后开展住宅渗漏维修、电梯安全大检查等行动,探索形成一批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截至目前,中心城区累计完成渗漏维修1.37万户,电梯维保检查9000余部,改造车位2651个,补绿、复绿15万平方米。 二是以“小窗口”推动民意渠道大畅通。开设《物业那些事儿》直播栏目,联动区县物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业委会等讲解物业政策,实时解答疑惑。目前,累计开展直播活动9期,直播间平均在线人数超4.5万人,回访收看22万人,收集意见建议126条,解决问题110个。打造“婆妈和事馆”“360民情管家”等载体,着力解决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关键小事”。今年以来,全市物业管理类投诉同比下降35.6%。 三是以“小平台”推动服务效率大提升。开发湖州市物业管理数字化平台,形成“业主之家”小程序、业委会工作平台、物业监管平台等构成的“1+3+N”体系,提供行业实时监管、业主在线投票等功能,实现“一键办事”“一屏管理”。目前,全市已有105家物业企业同步台账数据至物业监管平台,360余个小区推广使用“业主之家”,线上办理事项46件。(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