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温岭市坚持“绿化成景、绿道成脉”倾力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样本


发布时间: 2023-01-11 16:5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温岭市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为契机,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和绿道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绿道约420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39.01%,绿化覆盖率43.7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25平方米。

“口袋公园”展新颜,丰富城市活动空间

一是坚持开门见绿。充分挖掘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微小空间,以就近社区原则,补齐大中型城市公园辐射空白,见缝插“绿”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形成城市点睛之笔。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达90.1%。二是坚持特色打造。全面拓展绿色开放空间,围绕温岭“山水”文化,以沿山、沿河、沿路廊道为载体,推进小微绿地建设,有效提升中心城区的绿化覆盖率。并将口袋公园与沿线景观串联融合,打造特有的地标性生态景观带,形成一园一风格、一园一特色。2022年累计新建改造口袋公园8处,完成绿地改造提升18个。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根据不同需求叠加场景功能,通过增设休憩、运动、健身、游乐等设施,提供就近休闲游憩功能,实现公园形态与社区生活有机融合。同时结合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按需打造“弹性”空间,重新焕发老区新生。截至目前,城区累计新增各类特色口袋公园38个,面积达56000平方米。

“拆围透绿”添胜景,扮靓城市微小空间

一是结合“文明创建”打开闲置地。纵深推进“拆围透绿”百日攻坚,在全域范围内进行遮挡墙内闲置地调查摸底、清单核查,实现围挡墙应拆尽拆,闲置地得到有效利用,以增绿添绿、还绿于民助力高品质、高能级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完成“拆围透绿”144宗2600亩。二是结合“功能修复”聚力补短板。制定“一点一策”方案,对清单内闲置地开展分类处置、分批整治。同时对整治后的区块有效利用,实施补绿增绿、公共停车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优化提升,有效整治城市疤点,缓解停车需求,提升城市品位。通过整治,新增城市绿化798亩,新建停车场26个、停车位1460个。三是结合“全域整治”着力抓延伸。持续深化“拆围透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实现由阶段性工作向全面完成推进,由主要村留地向沿山沿河等节点延伸,由大区块向小区块延伸,由城区向集镇和农村延伸,由城中村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延伸,由治标向治本转变,不断刷新城市景观颜值。

“绿道系统”绘画卷,串联城市共享空间

一是依山就势建绿道。围绕三面环山特色,建成一条长40公里的绕城山体步行绿道,串连城区多处景点,沿途建设多处观景平台,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在五龙山沿山建成长4公里的骑行绿道,并谋划沿山绿道延伸项目总长21公里,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建设。二是串联水系通绿道。依托城区七大水系,串连公园绿地、住宅小区的沿河绿道网,并以打通桥下通道、联通断头绿道为重点,2022年新建绿道5公里、桥下通道8处。截至目前,已建成沿河绿道达63公里,贯通桥下通道65处。三是滨海观光造绿道。结合省级绿道3号线,着力建设滨海观光特色绿道,贯穿温岭沿海各处景点。其中石塘滨海绿道段成为网红绿道,并将结合海塘安澜工程和沿海一号公路建设对滨海绿道进行提升改造,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亲身体验。(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