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山海特色 激发共富活力 温岭市全力打造石塘-松门“好望海滨”县域风貌样板区美好图景


发布时间: 2023-01-20 10:23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石塘-松门“好望海滨”县域风貌样板区位于温岭东南侧,紧邻东海,面积约16.34平方公里,联动松门镇和石塘镇两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涉及“中国最美渔村”海利村和海韵新村、大交陈村、金沙村、海港村5个核心村庄。温岭市充分发掘两镇山海地理、历史人文特色,以风貌整治提升推动旅游产业、山海生态、文化特色全面融合,精准谋划新时代共富新画卷。石塘-松门“好望海滨”县域风貌样板区成功入选浙江省2022年度第三批城乡风貌样板区名单。

坚持顶层设计,全面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搭建“全线”工作架构。成立风貌样板区创建工作专班,由市风貌办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两镇主体实施,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实行“专班推进、部门联动、专员联点”三项保障机制,为高质量推进样板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高压督考,推行“全程”赛马比拼。将样板区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两镇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每月开展项目督查,督查结果与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直接挂钩,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态势。积极营造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以“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一体督考”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高要求谋划、高标准落实。

三是统筹谋划,实行“全盘”一体打造。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岭“打造名副其实的‘东海好望角’”等一系列重要嘱托,加快构建温岭“两城两湖”发展格局,推动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以龙门湖为纽带,经济开发区、松门、石塘联动发展,一体建设“滨海新城”,形成“东西并进、陆海联动、双核引擎”的城市发展格局,持续擦亮“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城市金名片。

坚持项目推动,聚力加快落地提质

一是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完成南沙线“白改黑”及沿路绿化整治、上马至寺基沙村公路沿线景观提升、金星至尖山头道路工程建设及周边改造,打通联网公路2.5公里,改造提升环海精品线21公里。同时,串联洞下沙滩、滨海绿道、石屋民宿等特色景区,沿途设置观景平台、休憩设施等,打造以滨海观光、休闲运动为一体的滨海综合绿道。

二是推进未来乡村高品质建设。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海利村、金沙村、海港村等凭借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以石屋保护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加强建筑美学设计,促进村居风貌美丽,抓好旅游产业兴旺,推动非遗文化繁荣,形成“游玩在周边、吃住在民宿”的滨海乐游集聚地,实现“空心村”到“网红村”的华丽蜕变。海利村成功入选省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

三是加快人居环境高颜值提升。持续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和全域景区化“百日攻坚”行动,加大民宿周边配套设施项目提升的投入,实施标志标识建设、停车场改造以及立面提升、庭院美化等项目。统筹城乡污水一体化治理,全速推进样板区内“污水零直排”和农污进城污工程,完成沿海村落污水改造。深度推进“垃圾革命”,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居民小区100%全覆盖。

坚持特色引领,产业带动融合发展

一是盘活“石屋资源”,打造东海之滨好望角。出台《温岭市石屋保护利用管理办法》,通过石屋普查,编制石屋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严格把关石屋改造审批,规范石屋建筑和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松门镇、石塘镇8个历史文化村落连片实施保护性开发,完成石屋登记建档21458间。吸引社会资金超3亿元,打造覆盖30平方公里的国内最大的石屋民居集聚区,石塘石屋改造案例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

二是注重“民宿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海岛特色石屋资源优势,融合千年曙光的阳光文化和浓厚历史的民俗文化推动民宿建设,通过曙光园、沿海绿道、金沙滩等景点和渔家乐、品美食、游艇项目等游玩节目的串联,将浅层次的“看海观光”向深层次的“玩海度假”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精品民宿56家,其中白金宿1家,金宿1家,银宿5家。

三是绘就“山海风景”,唱响共同富裕好声音。深耕蓝色海洋经济,依托山海生态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松门镇打造文旅融合美城,引入“山海之韵”旅游项目,与洞下沙滩组成“东海旅游小环线”;启动山岚海韵共同富裕示范区项目,环南片区块串珠成链组团发展。石塘全力推进游艇基地项目建设,开通滨海绿道金沙湾东巴黎旅游专线,建设隔海渡口、三蒜渡口“新航线”,积极打造渔港经济区。(温岭市城乡风貌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