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建设局做实治理“三篇”文章 推动城乡自建房危房“清零” |
||||
|
||||
今年以来,兰溪市建设局按照“不漏一栋 不落一户”原则,对21.15万栋自建房开展摸排,经鉴定确认,共有C级危房1437栋、D级危房946栋。为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市建设局通过腾空防控、维修加固、拆除重建等举措,持续推进分类治理、危房解危,做好“提质”“增效”“长效”三篇文章。10月16日,该市城乡自建房危房实现全面清零。 一、条块结合,做好层层联动“提质”文章 一是完善工作体系。成立兰溪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资规、农业农村、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市行政执法等27个部门,出台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排查整治范围及相应措施,形成多方合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织密责任网络。针对该市自建房多、情况复杂的实际情况,建立“部门、乡镇(街道)、村(社)”三级危房管治责任体系。21个部门落实自建房及其他房屋的行业安全监管责任,16个乡镇(街道)做好属地牵头以及基层排查任务,327个村(社)确保危房排查治理全方位无死角。自行动开展以来,三级累计投入7.2万余人次参与排查工作。 三是突出成绩晾晒。建立“日通报、周督导、月研判”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对自建房危房治理情况进行成绩晾晒,每周由领导小组成员带队督导基层巡查整治情况,每月召开专班例会探讨研究危房治理问题难点。同时,组织各乡镇(街道)进行交叉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发“交办单”限期整改。截至目前,累计下发交办单12份,已全部完成。 二、纵深推进,做好协同共治“增效”文章 一是细化整治措施,推动风险整体清零。遴选48名建筑施工、监理以及农村建筑工匠等专业技术人员,成立16个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驻镇专家服务组,辅助乡镇(街道)对经鉴定为C、D级危房的2383栋自建房进行逐栋分析,综合运用“腾、拆、修”等整治方式进行清单化管理,做到解危一处、销号一处,逐步推动城乡自建房安全风险的整体消除。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助推治理落地见效。安排专项奖补资金,对实施拆除、修缮措施的农房,每栋给予乡镇(街道)2000元的补助,用于危房排查建档、鉴定评估、治理改造动态巡查等。截至目前,已发放补助资金240万。优先保障危房改造户的用地需求,本乡镇区域内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危房改造。 三是探索工作整合,实现项目并行推进。将农村危房整治与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等项目有机结合,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最少资源实现最大效益。如,以古建修缮、修旧如旧方式,对兰江街道上戴村、永昌街道永昌村、女埠街道渡渎村以及诸葛镇厚伦方村等20余处传统建筑危房进行治理,实现解危解危和传统建筑保护双赢局面。 三、综合施策,做好巩固治理“长效”文章 一是探索修后管理模式。试点探索改建后的房屋管理与利用途径,改变以往房屋因闲置导致出现的房屋破损而无人修缮的问题。如,游埠潦溪桥村,通过引进专业运营公司,拟将修缮后的房屋打造成文化展览馆、民宿、文创店等,强化房屋利用,推进常态管治,提升村民收益。 二是守好建房质量关口。加强乡村建筑工匠从“零散管理”向“规范管理”转变,强化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提升自建房屋质量。将1400余名乡村建筑工匠纳入工匠数据库,依托“云端工匠”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管理系统开展工匠培训,提高工匠技能水平和职业操守。截至目前,累计培训2600余人次。 三是构建全链监管体系。依托浙江省“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线上精准下派巡查任务至村级网格员,网格员按要求进行房屋巡查、情况上报,实时掌握自建房情况,实现房屋安全隐患从源头发现、管控到整治的闭环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农房常态化网格巡查8.45万户次,超额完成金华7.05万户次任务数,完成率119.8%。(兰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