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 推动美丽城镇蝶变升级 |
||||
|
||||
台州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文铸镇,依托资源禀赋,深入贯彻“八八战略”精神,以文旅融合工程深挖文化底蕴,设计多类亮点、重点项目助力城镇居民促产增收,提升文化影响力,增强城镇生产软实力,以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推动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蝶变升级。 抓好内容生产促进文旅资源宜融则融。一是生态要素开发转化。根植红色文脉,讲好红色故事。如椒江区构建以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海岛垦荒精神传承示范点,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第一岛。二是拓展业态维度。利用好生态优势,串联优势资源,突出农业禀赋,如黄岩区宁溪镇以“宋韵柔川·灯彩古镇”为总体定位,深耕“文旅、农旅、商旅”产业,打造“八大特色要素”与农耕体验、山地康养、清凉避暑、乡村度假、文化感悟融为一体的县域风貌样板区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三是突出鲜明文化记忆点。强化鲜明记忆点和传播度的特色景点,增加青少年喜欢的体验类游玩项目,提高文旅融合发展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性转化。一是载体多样化创新景观故事转化模式。创新建成各类文化展示馆,传统民俗文化展区,以展馆空间立体展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挥乡村项目工匠作用,如三门县横街镇利用好地方材料,打造非遗文化馆。如天台县白鹤镇依托山海协作核心区平台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包装,推动打造上西山村文化广场、溪东村展示馆、万年村游步道。二是打造良好的文创产业引才环境。增加社会资金,完善文旅建设项目补助要求,以良好产业环境招才引商。如路桥区新桥镇完成“二改一还”整治用地748亩,招引落地市农科院等农业项目11个,带动社会投资超2.5亿元。三是数字赋能满足多元需求。利用5G智慧农业、智慧博物馆等数字技术创新文旅体验形式,丰富文化体验,感受多维度、全景式文旅景观展示,追忆乡愁,展望城镇未来。 推动文化产品落地实现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一是科学分析,高质量包装文旅项目。科学分析,做好分析论证,充分融合城镇特色项目,打造优势文旅融合工程。如仙居县以5A级景区神仙居和神仙氧吧小镇为核心,加快文旅产业融合,丰富夜间业态,推出森林实景演艺《寻仙记》。如路桥区利用下陶村丰富的自然水系和地域风貌打造生态湿地式休闲公园,以“翡翠嵌碧水、现代田园诗”为总体形象定位,按照“生态湿地、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的规划理念,突出“生产性湿地”概念,着力打造集生态旅游、苗木生产、环境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湿地休闲园区。二是打造专业一流文旅服务队伍。如玉环市建立村企股份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专业团队开展精品民宿等项目运营,镇级牵头建立悦来干江文旅发展集团,按照“镇级40%+15个村累计60%(每村4%)”原则开展全镇域众筹,统筹布局跨村项目,实行各村特色化经营、全镇“一盘棋”振兴。(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台州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