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 “蓝色循环”“海洋蓝碳”建设促美镇建设


发布时间: 2023-11-24 17:29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向海而生、向海而强。从“海洋云仓1.0”升级到“海洋云仓2.0”再到“蓝色循环”“海洋蓝碳”,近年来,椒江积极贯彻“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在海洋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探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脱胎于椒江的“蓝色循环”更是获得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海岛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共同富裕全过程,让海岛群众充分享受绿色发展带来的低碳新生活和共富新方式,助推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为绿色中国建设出一份力。

小试牛刀:海洋云仓1.0探索船舶污染物治理。2019年,椒江在全国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引入“海洋云仓”(1.0版)试点,在中心渔港、大陈渔港铺设智能硬件,可分类回收含油污染物、废铅酸电池这两类海域污染物服务,覆盖进出辖区渔船1000多艘。船舶在发动、航行过程中会产生含油洗舱水、机舱舱底污水、含油压载水等污染物,按照要求这些只能回岸处置,不可以直接排放到海里,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这个智慧治污模式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有人收、有处去、方便管。

数字化探索:渔省心+海洋云仓,护航海洋生态。2021年,椒江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将“海洋云仓1.0”升级到“海洋云仓2.0”,将海洋云仓与数字化平台“渔省心”相结合,实现港船治污“全覆盖”。2.0版不仅增加了船舶污染物的种类,还能进行污染物的收集、转移和处置,能够根据船舶污染物的不同属性,进行源头分类减量。政企合作开发的“渔省心”数字平台,将“海洋云仓”纳入平台之下,可以做到渔船污染物存积、处置情况一目了然,并建立“三色码”生态保护信用评价机制,对每艘船舶进行智慧管理。

升级加码:发展蓝色循环,走生态共富之路。

2022年4月,作为浙江省唯一试点城市,台州市推出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这也是浙江省唯一试点城市,并在椒江区率先实行。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蓝色循环”模式用“高收益”解决了“无人收”的问题,用“高信用”解决了“价值低”的问题,用“高回馈”解决了“可持续”的问题,垃圾由“海漂”进入“小蓝之家”海洋垃圾收集点,又被加工成塑料颗粒,最后变成再生产品,形成可循环价值链。一线收集人员年增加收入约1.3万元,真正实现了海洋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共同富裕融合发展。

走在前列:蓝色循环+海洋蓝碳,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海岛。10月27日,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在台州市椒江区完成竞拍确认。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万元总价,拍得大陈岛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海洋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蓝碳可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领域。此次的交易,是椒江在海洋蓝碳相关探索和实践工作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系统工程的第一步。(台州市椒江区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