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推动城乡风貌“盆景”变“全景”打造共富新画卷 |
||||
|
||||
近年来,温岭市聚焦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形成“高位统筹、空间重塑、微改精提”系统改造机制,全面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满足群众高质量生态宜居需求,描绘城乡和美新画卷。先后创成2个未来社区、3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和6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其中锦屏片区风貌样板区被择优选树为2023年“浙江省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城市样板区”。 “高位统筹”构建城乡风貌新范式 一是深化全盘联动。按照统筹管理、“专班”运行模式,将美丽城镇建设职责由环综中心划入住建局,由一个分管领导统筹风貌办、城建科、村镇科“三位一体”联动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从上至下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综合集成推进城乡风貌、未来社区、老旧小区、美丽城镇建设工作。 二是坚持项目为王。按照温政办《关于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筹管理的函》要求,市住建局统筹把控城市建设项目,发挥业务牵头抓总作用,以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省级样板创建,走深抓实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今年列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城市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15.6亿元。 三是强化长效机制。立足风貌精细管控,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中总结提炼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制定相应长效管理机制。出台《温岭市建筑退线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公园、桥梁建设品质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管理规定,全力构建精细管理体系。“精细管控”创新经验入选省2022年度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优秀案例。 “更新重塑”焕发城乡风貌新活力 一是以人为本联动升级。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指引,联动推进老旧小区、未来社区、风貌样板区、综合品质样板区建设,从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出发,增补优质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域创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共富样板。锦园未来社区和西溪未来社区列入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单位,西溪未来社区邻里中心运营一年来人流量达3万人次。 二是文化保护活化利用。充分挖掘风貌特色,发挥资源叠加效应,结合城村两改完善老城肌理,实施系列城市有机更新行动,以文创驱动发挥传统建筑价值,打造坊下街文旅街区等文化客厅。汽船埠头—瓦屿山城市更新项目入选2023年城市更新省级试点,“太平盛事·月河焕新”综合品质样板区入选2023年度省共富基本单元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 三是存量空间功能复兴。注重街区与城市功能完善,开放更多的街道空间促进街景商业与市井生活共融共进,以锦园未来社区和锦屏片区城市风貌样板区创建为契机,针对新天地退让空间人车混行、空间无序等问题,打造外摆慢行商业街区,丰富城市夜经济;改造四中、锦园小学退让空间成成家长接送等候的景观休闲区,形成更多具有“温度”和“精度”的城市“微空间”。 “微改精提”绣出城乡风貌新图景 一是“拆围透绿”改善整体风貌。结合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美丽城镇创建,持续加力狠抓主城区5个街道向11个镇延伸,纵深推进“拆围透绿”,全面释放潜在空间,并纳入市人大重点监督议题和市政协重点协商课题,力求整治实效。通过三轮241宗“拆围透绿”项目整治,实现城乡风貌有效提升,新增城市绿化1070亩,新建停车场55处停车位4786个。 二是“慢行系统”串联城市空间。深挖温岭山水自然禀赋,以沿山、沿河、沿路廊道为载体,大力推进绿道系统建设,形成家门口的“慢行生活圈”。以打通桥下通道、联通断头绿道为重点,打造串连公园绿地、住宅小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沿河绿道网,有机串联锦屏风貌样板区与九龙湖风貌样板区。今年成功入选省级城市交通慢行系统建设试点城市。 三是“口袋公园”融入社区生活。以就近社区原则,充分挖掘边角地、闲置地等微小空间,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助推未来社区和城市风貌样板区建设,建成西溪邻里公园、横湖桥沿河公园、东湖口袋公园等,不断满足西溪、湖心等未来社区全龄人群活动需求,实现公园形态与社区生活有机融合。累计新增口袋公园50余个7.5万平方米。(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