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洪畴镇“三大飞跃”带领城乡风貌美丽蝶变 |
||||
|
||||
“紫气东来魅力显,橡胶之乡展新颜”,天台县洪畴镇在绘就魅力洪畴新图景的征途中,始终把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作为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今年以来,洪畴镇创新推出环境整治“753”工作法,实现“环境、人文、治理”三大跨越,打造环境整洁、管理有序、配套完善的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优秀案例,让百姓过上“向往的生活”。 环境“质”飞跃,从单一推动走向综合集成 一是一盘棋谋划。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套专班管到底、一个标准抓到底、一把扫帚干到底”的整治机制,全镇共投入专项资金400余万元,15个行政村及洪三园区累计发动20000余人次投入整治工作,清运垃圾7000余吨,问题点位整治销号2200余个,全镇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二是一体化推进。由镇长书记亲自挂帅,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每日实地明察暗访,实行“每日一通报一排名、每周一考核一奖惩”,对工作突出的村给予奖励金,对整改不到位的,下达督办通知书,进行通报批评。三是一条心共建。实施“753”工作法, “7”为“庭院革命、田园革命、沟渠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乡风革命、服务革命”七彩革命,“5”为开展“和美家庭、平安家庭、美丽庭院、最美清洁家园、最美女主人”的五星评比,“3”为“村包网、网包户、户包干”的分级政策。同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汇聚乡贤力量,形成“党员包干、乡贤助力”的工作合力。 人文“新”飞跃,从标准落实走向品质提档 一是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栖息地。完成镇区地标建筑——明代万魁“双塔”重建,并围绕建成“双塔”公园,兼具绿化美化和群众休闲功能;建成天台入党第一人杨敬燮烈士事迹展陈馆,入选台州90家市级现场学习教育基地;在保留时代风貌与特色的大背景下,完成打造商业街特色街区、繁荣路镇区中式小品,实现古今文化的碰撞、交融。二是打造“一村一景”的特色景观带。从本土地域特色元素入手,重点打造了逸溪村100余幅3D动漫墙绘和夜光墙绘,东安隐村星空宿营基地,天和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明公村清廉文化与清廉村居建设等特色景观点位,美景如诗,让每个村庄都成为独特的风景,绘就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三是打造“以人为本”的便民生活圈。基于洪畴镇人口规模、区位交通及周边辐射情况,立足交通便民。先后投入3880万元,新建市政道路2条,农村道路3条、拓宽1条、“白改黑”道路6公里,交通运输服务站改造竣工,农村公交“村村通”,已基本建成以集镇为核心、通达全域的“15分钟生活圈”。 治理“智”飞跃,从基层治理走向整体智治 一是开展基层综治领域实践。以“一支队伍管执法”为突破,整合基层执法力量,规范化集成建设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交管站、微型消防站、“和合”调解室等场所,联通问题反映、受理处置、整改到位“三个端口”,实现2小时闭环。今年来,问题事件整改率、矛盾纠纷调处率、受理投诉结案率均为100%。二是加强数字化改革成果运用。上下联动建设数字驾驶舱,全面推进“雪亮工程”,整合“四个平台”、垃圾分类监测平台、交通治安监控平台等智慧场景,使指挥中心成为乡镇的中央处理器、智慧管理枢纽,促进乡镇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三是推动社会治理智治创新。迭代升级“141”基层治理体系,将全镇划分为23个网格、62个微网格,创新推出1+3+N网格治理机制,省级积案化解率达100%。创新推出“小板凳工作法”,成立“小板凳先锋队”8支,走访群众超1200余户,为群众解决各类事项500余次。(天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