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百年古树催发新活力 |
||||
|
||||
为进一步推动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做细做实,长兴县以刚满百年的临街古香樟树为中心景观,改造原有绿地,打造“古香樟口袋公园”。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补足临近小区活动空间不足的短板,积极推动绿化建设。 科学施策,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 为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根据《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树龄100年以上三级古树的保护范围为树冠垂直投影外2米。现状古香樟树紧邻城市道路,保护范围内一半是城市道路,一半是老旧绿地。为改善古香樟树下的微环境,保证古香樟树的正常生长。 优化树下环境设计。方案设计去除了树下原有人行道和硬质园路铺装,改为灌木地被相结合的多彩花境景观,构建小型生态群落。树下选植需水量小的龟甲冬青、书带草等植物,避免大量浇水破坏古香樟根部的透气性,导致其烂根。其次避免选用深根型植物,确保根部营养不被抢夺,力争为古香樟树创造一个土壤含水量适宜、营养均衡及通气性良好的地下环境。 落实多项保护措施。施工前制定古树保护专项方案,入场前设置古香樟临时保护范围,施工过程中临时保护范围内不得进入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不得堆放材料、土壤、垃圾等杂物,不得改变原有地形地貌。以拍照的形式记录古香樟树施工前后状态,确保其施工中未受破坏。同时严格落实古树“一木一策”保护方案,做到专人养护、定期巡查、详细记录。 因地制宜,探索口袋公园建设多举措 长兴县积极探索“一园一特色、一街一景观”新模式,通过优化布局、优选树种,努力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城市绿化效果。 优化活动空间。将因树根生长导致平整度较差的人行道改道,接入公园内相对开阔的小型广场,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吸引路过的居民入园驻足。 融入文化输出。以保护古香樟为主题,深入挖掘古香樟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意向,以透景、框镜等中式造景手法,结合廊、石、竹等传统园林元素突出历史感,唤起古香樟的生机与活力。 丰富植物景观。摒弃单调的红绿色系灌木丛,以朴树、玉兰等乡土树种及自然形态树种为主,搭配羽毛枫、海棠、早樱等花灌木以及紫藤,形成乔木、灌木、藤蔓、地被相结合的多彩化立体花境景观,提升植物景观元素的多样性。 功能重组,提升居民日常生活幸福感 围绕公园绿地的综合性功能,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合理拓展有限公共空间,补足临近小区活动空间不足的短板,增加群众参与度。 高效规划现有空间。整合原有场地内零碎的园路铺装,在古香樟树保护范围外采用透水材质集中设置活动场地,满足周边居民饭后散步、运动锻炼的需求。紫藤廊架与望月拱门和古香樟三个节点形成景观主轴,做到一步一景,景景不同,满足居民社交、观赏的需求。 完善配套设施。紫藤廊架下增设木质休憩座椅,搭配中式庭院灯,将生态空间和品质建设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公园服务功能,满足居民休息的需求。 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长兴县一直深度挖掘公园文化内涵,力求将历史特色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便捷实用的口袋公园,满足人民群众对感官享受和精神文化的“双需求”。古香樟口袋公园是城市街头古树保护与口袋公园建设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长兴城市绿化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的方向指引。(长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