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1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发布时间: 2023-12-01 12:53 信息来源:省住建厅 浏览次数:

尊敬的张宪疆委员:

您领衔提案《扎实推进未来社区建设 助力我省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第416号)收悉,现结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经信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等单位会办意见,提出答复意见如下:

自2019年我省启动未来社区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四年的创新探索,先后发布了七批共累计1263个创建项目名单,验收命名108个项目。未来社区工作已趋成熟,项目建设已有相当成果积累,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广大群众热切期盼。您所提的意见与建议非常及时和中肯,我厅将充分吸纳并用于指导未来社区建设优质高效推进,现对您所关心的几方面问题和建议作如下答复。

一、以增点扩面为目标,健全全域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分层分类推进体系。未来社区建设已经形成创建指标、验收办法以及需求调研模板等一套标准体系,并不断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标配场景+选配场景”“优质共享+全龄友好”“党建统领+文化彰显”“群众自治+邻里守望”的要求,吸纳创建过程中各方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也将持续性迭代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未来社区建设的技术标准。二是强调未来社区文化挖掘和特色营造。《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3〕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注重文化基因提炼、传承与发展,将未来社区文化元素融入场景建设与社区风貌打造,落实未来社区文化空间载体”,强调社区属地文化与社区建设的结合,打造“一社一品”的社区文化。目前已经形成一批特色的优秀案例。如以产业配套社区为主题的杭州钱塘邻里未来社区、古镇风貌保护提升模式的绍兴柯桥下市头未来社区等。后续我们也将加快推动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将未来社区创建理念覆盖更多类型的城镇社区,让共同富裕建设的红利惠及更广泛的社区居民。

二、以品质生活塑造为核心,推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功能集成

一是扎实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根据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调查结果,协同相关职能部门,聚焦短板问题,制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精准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完善晾晒机制,形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评估—提升—反馈”的动态闭环,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集成落地,逐步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二是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社区层面上的共同富裕,既要满足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及医疗、教育、养老等物质生活需求,也要满足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需求,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打造集智慧健康站、托育服务设施、老年食堂等设施于一体的未来社区公共服务矩阵。

三、探索共建共享,探索社区建设运营成本共担机制

与传统社区不同,未来社区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支持探索社区运营自平衡、可持续模式。一是鼓励居民自治。除自上而下外部资源供给外,共同富裕的生活更需要社区持续性的内在动力。在未来社区《验收办法》有一个很重要的“邻里场景”,其目的之一就是培育一批“基于兴趣与社交目的”的新型“功能性社群”,在社区内创建发达、多元、个性化的“公共生活”,以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的习惯养成,促进其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动力与频率,从而实现居民自治。此外,在《验收办法》中还强调以积分为牵引,积极引导社群培育,发挥运营主体、社会组织力量,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生活、社区管理,降低社区综合治理成本。聚焦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动态开展居民需求调研、意见征询反馈和满意度调研,坚持问题与需求导向推动社区可持续运营。进而打破基层治理现代化“最后一公里”壁垒。二是打造邻里共同体。今年1月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3〕4号),明确提出“鼓励旧改类未来社区与周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商业开发项目等整体推进,通过统筹开展多类型项目的一体化建设运营,实现长短结合、盈亏平衡”“积极培育、引入综合集成运营商和托幼、养老、社区商业等专项服务运营商,打造行业品牌。鼓励“商社联动”“校社联动”等多方共建模式。例如杭州上城杨柳郡社区依托澎致小学“五坊一空间”,开展丰富主题的亲子文化教育活动。聚焦儿童视角下的自我发展和社区发展,联合家庭、学校、政府、社区打造“学有所教”的儿童议事厅。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省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徐可,  联系电话:13926515929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6月14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