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通气会】公园绿地改造提升方案竞赛媒体通气会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 2023-12-01 08:3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问题一:作为城市共享客厅的公园与以往的公园绿地有什么不同,会为我们的城市带来哪些改变呢?

省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姚昭晖:

  公园绿地本身就是向公众开放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市民或游客活动空间不足、活动时间受限等现实问题。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面对的是人民群众对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和公共文化交流等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也是时代所需。我们将从公园品质、公共服务、活动内容、可持续运营四个方面,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一是公园品质有提升。随着开放共享工作的有序推进,各个公园绿地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绿地养护更加精细,服务功能更加多元,公园绿地的整体品质会有显著提升。例如创新推广耐践踏草种,科学实施部分植物精准花期调控,强化植物飞絮防治等综合措施,将让更多群众走进公园,享受自然之美。

  二是公共服务有温度。完善公园绿地配套服务设施,不仅满足基本的卫生、娱乐、健身设施需求,而且可以通过提供轻餐饮服务、建立问询服务机制,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实时监控等新技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多元化拓展服务功能,把公园绿地营造为新生活范式场景,推动老百姓在公园中交流交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活动内容更丰富。科学引导市民自发进行帐篷野餐、儿童游学、老年活动等符合绿色生态理念的日常户外活动。根据市民需求,开展文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和展览展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例如,宁波海曙区在公园绿地中开展了“‘八八战略’在身边”青年理论宣讲“开放麦”活动,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

  四是运营维护可持续。一方面加大投入,对现有开放共享的区块,通过加大管养资金、人员、设备投入等措施,全面提升保障力度。另一方面探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运营维护中来。尽量做到让市场多参与,让财政少支出,推动各类设施正常可持续发展。


问题二:城市公园绿地增值服务的目的是利民惠民,那么该如何精准化落实到老百姓的实际需要上呢?

省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姚昭晖:

  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人民公园人民建,人民公园为人民”的宗旨,扎实有序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增值服务行动,做到利民、便民、惠民。 

  在推进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广泛听取群众对公园绿地增值服务的意见建议,充分了解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人群对公园的使用需求,作为城市公园绿地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我们加强沟通协调,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满不满意、好不好,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真正把群众需求作为精准化实施的重要内容。

  本次设计大赛,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要多调查研究,多听取各方意见,切实把各方意见融入到具体的设计方案中,这样方案才会接地气,落到群众心坎上。


问题三:城市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会是后疫情时代的昙花一现吗?如何保障这种开放共享的公园能长久发展呢?

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 沙洋:

  我们从公众参与、管养、运营等多方着手,实现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做好公众参与。通过与新闻媒体联动发起民意征集活动,问计于民,邀请市民参与制定文明开放公约,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建言献策。倡导遵守开放共享行为准则,推动公众合力维护开放共享区域的良好秩序。此外,要提升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例如杭州开展的“我为亚运种棵树”“我为亚运栽盆花”等一系列认建认养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拓展城市绿地开放共享活动公众参与渠道,引导市民参与绿色行动,形成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前期调研,充分了解市民及管理部门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方面的诉求和难点,既为管理者提供框架性的指导,又给各部门因地制宜管理留有余地。部分城市已经开启推广草坪轮换制度,避免植被被过度踩踏影响正常生长。

  三是坚持运营前置。确保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一体化,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运营需要,科学合理功能分区,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实现公园绿地共建共治共享。


问题四:杭州的运河亚运公园开园不久就成为网红公园,请问这个公园有什么特点?

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 唐宇力:

  杭州运河亚运公园是浙江首座集公园绿地、体育场馆、运动场地、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总占地面积701亩,公园内的体育场馆承办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和曲棍球比赛以及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盲人足球赛等比赛项目。杭州运河亚运公园的建成,充分激活了城市“公园+”的公园综合体新模式。

  首先是文化赋能。公园设计过程中充分挖掘了运河文化、花神文化、亚运文化三大文化体系,让“多样的文化”串联整座公园,打造出集亚运记忆、运河文化、体育精神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地标。

  其次是场景化设计。公园的设计突出体育公园的特色,将运动休闲融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开阔的草坪、静美的湖面、舒缓的河流、绚丽的花卉,以及四周密林环抱,让身处都市中的市民有了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体验;各类活动场地是具有弹性转换功能的公共场所,以更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来实现全民参与,成为公众更易接触自然的公共空间。

  再次是内容为王。在“公园+”的运营理念主导下,365天中节庆、赛事、演出、艺术展、市集、音乐会、露天影院等主题活动丰富多彩,让这里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吸引无数市民前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鲜活的实例再次证明,一座具有开放共享理念的公园,必然会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与喜爱。


问题五:海宁作为县级市,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完成后,后续将怎样开展相应的服务和活动?

海宁市住建局局长 吴一平:

  海宁市在此次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后续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相应的服务和活动:

  一是挖掘更多的潜在开放共享点位,计划明年选取市区西山公园、大脚板乐园等公园绿地开展改造提升,使市民活动范围更广、选择更多。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配套设施,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结合"一老一小"特殊群众需求,提升公园服务功能,拓展活动空间,在有条件的公园内配备健身活动区、篮球场、足球场、儿童游乐场等多种形式的适老、适儿化场所。并强化驿站服务功能,保证市民在活动的同时也能进行休憩。

  二是谋划推进"智慧公园"建设,首期拟选择东山公园进行建设。开发小程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停车导览、科普、意见反馈等服务。运用“互联网 +”的思维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公园服务、管理、养护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实现与游人互感、互知、互动。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开放共享活动,联合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卫健等部门以及各民间组织、公众组织等开展各类活动,如每年的露营节、健步走,适时开展音乐节、书画展、花卉展等,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活动生活;同时也欢迎团体或个人在公园绿地开展学生春秋游、露营野餐、亲子活动、定向运动等,让我们的城市公园绿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供稿|厅城建处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