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盘活存量用地 创新审批方式 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
||||
|
||||
为满足新市民群体住房需求,义乌市聚力存量盘活,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向“存量”要“增量”,多途径多渠道实现房源供给,筹集了一批建设标准高、配套设施齐、示范效应强的优质房源,形成以交通导向为代表的恒风客运站保租房项目、以人才服务为代表的安歆青年社区项目等一批典型项目,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助力人才引入,壮大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义乌市建设筹集保租房任务7.3万套(间),目前已建设筹集5.2万套(间),完成率71.7%。 政策叠加抓契机,激发企业发展内驱力 一是奠定政策“新路径”。完善保租房“1+X”政策体系,以保租房《实施办法》为核心,配套《认定办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鼓励利用重要交通枢纽、公交停保基地等地上地下空间发展保租房,支持公共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土地建设保租房,合法合规变更土地用途,免缴土地价款。 二是抢抓政策“窗口期”。紧跟国务院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突破新建保租房低效场站用地受原有用地性质、规划等条件限制难以利用的瓶颈难题,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快享。全面梳理存量可建设土地并纳入储备系统,分析全市13个主要地块,最终确定利用恒风商贸站、城西客运站试点建设保租房。 三是注入发展“新动力”。将保租房开发建设深度与国企转型发展需求相融合,做大做强资产规模,形成“公共交通+住房租赁”两大民生板块双轮驱动,迭代升级国企服务民生能力。恒风商贸站、城西客运站保租房项目腾挪客运站78亩低效用地,系全省首个建在客运站上的保租房项目。预计建成后可为超4000名新市民提供优质住房2705套(间),为企业每年稳定增收约5500万元。 行政审批创新路,优化服务跑出加速度 一是创新预审画好项目发展“线路图”。对需要调整土地用途、规划等内容的特殊项目实行预审制,直达主管部门办理相关调整土地用途、规划等程序,打通存量土地,盘活发展路径。两处公交场站在原有公路用地上增加城镇住宅用地,土地容积率从最低0.34提高到3,提高部分全部用于保租房建设。 二是灵活调控当好项目落地“助推器”。加快推进项目发展,畅通控规调整渠道,将利用存量土地建设保租房纳入“一事一议”项目管理体系,项目“成熟一个、盘活一个、发展一个”,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三是破立并举打好全链服务“组合拳”。建立项目认定联席会议制度,打破常规审批方式,符合条件项目施工许可实行“容缺办理”“承诺审批制”,市建设、自规、发改、财政、国资办等部门高效联动,多方合力有序开展规划设计、图纸会审、土地审批、建设方案等各项流程审批,助推保租房项目落地实施。 聚焦需求强供给,精准发力托举安居梦 一是聚焦企业需求,落实建设资金保障。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向利用存量土地新建保租房项目倾斜,以资本金注入形式补助恒风集团两个保租房项目7200万元,同时加强企业融资引导,纾解企业建设资金压力。 二是聚焦居民需求,打造品质生活社区。坚持职住平衡原则,全力推进城西站综合人才生态社区、商贸站商贸人士生态社区建设,带动产业、企业、人才集群集聚发展。围绕创业就业、文化娱乐、休闲消费、人际社交等场景,完善公共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保留公交场站功能,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无缝衔接,形成“品质宜居、便捷出行”的租住生态圈。 三是聚焦城市发展需求,因地制宜优化布局。针对所在区域电子商务、外贸、汽贸、工业、创客等不同群体,合理设置运营服务和商业模式,错位发展填补住房市场功能空白,特色化打造未来社区新场景,焕新城市颜值。义乌市安歆青年社区(保租房)项目,利用园区闲置房产升级,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社区,截止目前已举办专题招聘、政策解读、双选对接、高层次人才引进、国际青年人才交流等大型活动20余场,专题培训30余场,服务企业198家,为园区及周边企业744人次提供安居服务,出租率稳定在93%以上,住户满意度95%以上。(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