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创新造价监管模式 保障物业资金合理使用 |
||||
|
||||
为解决传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因缺少第三方有效监管,导致的造价编制不透明、施造双方勾结而增加维修成本这一痛点,温州市在总结各地维修资金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创新推出“五方”监管模式,打造上线温州市物业“两金”智慧监管平台,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中的监管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近两年来温州市共节省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支出348.21万元。同时社会效益持续提升,业主对维修资金使用的信任度不断提高,今年截至目前未收到有关资金使用质量方面的信访投诉。 明确“五方”职责,形成监管合理。为解决物业维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温州市探索建立“银行委托造价机构、造价机构监督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服务广大业主、广大业主评议资管机构、资管机构考评合作银行”的“五方”监管闭环体系。一是由资管机构负责督促各方履行职责,协调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度和合理性。二是由合作银行负责委托造价咨询公司对施工项目提供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并对服务质量、服务时效进行督促,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性和工程质量达标。三是由造价咨询公司负责提供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出具造价咨询报告书。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四是由施工单位负责按照合同要求完成施工任务,并向造价咨询公司提供施工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造价咨询公司的监督和管理。五是由服务对象(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和相关业主)负责施工过程的监督和验收工作,并及时向资管机构、合作银行和造价咨询公司提出相关的问题和建议,发现和解决问题。 完善监管流程,确保信息透明。在“五方”监管闭环体系模式下,接受合作银行委托的造价机构将先在智慧监管平台上进行账号注册。一旦有维修资金项目使用达到审价金额,平台会将项目的必要信息随机指派(根据数量、金额等因素)给造价机构完成线上审价,并自动将审价结果推送到主管部门审核并公示。项目完成之后,业主可在线上评价施工单位的服务水平,同时平台还能提供完善的数据统计报表,从多维度来统计分析审价机构的服务质量,形成的综合考核结果将作为合作银行参与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竞存的重要评标指标。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与群众共治共享的协作模式。一方面,建立政企联动机制,通过住建部门与银行、造价、施工等单位互动联合,多方共同参与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工作;另一方面,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开通“温州物业”微信公众号,全过程公开维修资金使用过程,鼓励业主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二是打造人工与数字相辅相成的多线模式。一方面,开展线下专项整治,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抽查维修资金使用项目,对发现问题及时督办解决。特别是今年开始的小区消防维修回头看活动,发现14个小区消防维修项目质量不过关,限时消除安全隐患65个;另一方面,打造线上造价全流程监管子系统,规范内部权力运行,有效防止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并提高常态化监管效率。三是形成治标与治本同向同步的法治模式。一方面,制定《温州市维修资金使用“五方”造价监管导则》和造价审价负面行为清单,明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中的具体要求和不得涉及的领域与行为,确保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着力修订施行《温州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尤其是细化了招标、监理和审价等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形及其程序等。(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