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普光社区秉持“五和”理念打造特色服务圈 共绘美好新图景 |
||||
|
||||
云和县普光社区是全县最早的下山转移安置小区,于2015年2月正式成立,实施单元面积 16.7公顷,总受益户数1215户,受益居民3888人。近年来,社区秉持“和睦家庭、和谐邻里、和美环境、和乐社区、和合共融”五和服务理念,聚焦安居乐居民生实事,努力打造“共融共建共惠”新市民社区。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小而特”的社区朋友圈。普光社区坚持把党建统领作为推动为民服务的根本路径,千方百计拓展服务居民的“朋友圈”。一是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召开主题党日,每次会议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同时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推行村社融合“双报到”机制,打造红色服务网。推动村干部到社区兼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有效促进下山转移群众真正融入城市社区生活,使农民真正变为新市民,通过发放积分卡,配套系列履职清单、民情日记等考核制度,对党员干部进行先锋指数考评或先进评选。三是牵手党建联建,共绘高质量发展“同心圆”。县妇联联合社区党委建立“共富工坊”,邀请专业老师推广中国结制作,带动辖区全职妈妈、低保低边家庭、残疾人就业。 配强志愿队伍,打造“小而优”的社区服务圈。社区聚焦“一老一小”需求,组建居民自治队伍,发挥楼栋长、热心志愿者力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一是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共享。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文化圈”,在“匠心博物馆”体验木玩文化,学习拼搏创新的工匠精神;在“普光书吧”享受免费阅读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小区健身房享受便捷、优质的健身服务。二是聚焦“一老一小”精准服务。每月为90岁以上老人送上敬老餐及党和政府的关爱;为60岁以上人群上门量血压、动员接种新冠疫苗等等。联合县童话幼儿园团支部每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三是孵化社会组织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水平。首创“和大姐”志愿服务队,汇聚巾帼力量,她们深入小区楼道着力解决民生困难。仅今年,“和大姐”已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16起,开展各类讲座9场、环境卫生整治20余次。四是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成立先锋驿站,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提供饮水、热餐等暖心服务。筹建快递超市,合理布局快递物流收发网点,方便白天在外上班居民收取快递,促使快递服务便捷化。 创新服务品牌,打造“小而美”的社区生活圈。今年社区以“五和美好生活”为目标,不断提升规划布局和服务配套,托起居民幸福生活,探索未来社区生活新可能。围绕“书香普光”,举办“悦”读会、“名著导读 好书分享”等特色活动,让社区居民享受阅读快乐。依托儿童之家,发动30余名在职教师党员干部,开设“爱心课堂”,通过微信群接龙报名方式,在放学后和节假日期间为“留守学生”提供课后托管、作业辅导和兴趣爱好培养等爱心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首创丽人驿站,围绕“和”文化理念开展婚姻分享会、心理健康讲座、女性权益保护、手工DIY等活动,让幸福到万家。 组建网格矩阵,打造“小而精”的社区智治圈。搭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员”三级网格支部体系,确保辖区群众能够看得见网格,找得到干部,解决得了事,把工作真正做到人民心坎上。配齐配强“1+3+N”网格治理体系,将社区划分4个网格,27个微网格,配备193名网格力量,充分发动下沉单位县法院、农业银行,共建单位童话幼儿园、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云和师傅协会党委多方力量、多领域组团式开展疫情防控、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网格化工作。成立协商驿站,定期召开议事协商会议,解决居民关心的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实现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健全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充分利用网格员、在职党员、“和大姐”、新市民服务支部力量,开展日常治安巡查,及时排查调解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群众信访投诉,为幸福社区建设筑牢基础。 做强创业品牌,打造“小而专”的社区共富圈。在社区创业就业方面,依托“云和师傅”协会,实施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通过线上+线下、本地+异地就业模式,打造“三位一体”帮扶体系,实现精准就业。按照“政府拨一点,培训机构让一点,个人付一点”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培训投入机制。本年度共开展各类培训30余场,累计培训人员8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社区在未来社区创建过程中,充分结合云和师傅协会的优质创业资源和社区内居民的创业需求,围绕“云和师傅”这一特色品牌打造了有社区特色的就业创业共富圈。(丽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