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开展农房安全常态化网格巡查动真格见实效


发布时间: 2023-12-15 14:06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金华市作为全省农房使用安全协同治理改革试点城市,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和“农房浙建事”系统,激发基层网格队伍活力,高效推进农房安全常态化网格巡查,做到安全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消除,有力保障农村居民实现“住有安居”。今年7月开展常态化网格巡查以来,完成72.25万栋次农房巡查,远超省定36万栋年度任务,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提前完成年度巡查任务。

完善智治系统,让巡查“有抓手、能落地”

全省率先贯通系统。市建设局与市委政法委、市大数据局等部门紧密配合,今年6月率先在全省将“房屋网格化巡查”功能版块叠加到基层智治系统,7月实现农房数据共享贯通。基层智治系统内集成农房地址、空间结构、使用情况等房屋基础数据,可实时更新房屋数量、巡查情况等,改变传统农房安全管理“人盯死守”的工作方式,提高巡查效率,助力省市部门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优化系统实操应用。组织基层智治系统开发团队、建设部门和乡镇干部等10人多次深入村社一线进行系统应用实地测试。根据网格员操作反馈改进系统应用,优化操作界面,明确11张巡查问题清单,确保网格员能够有效接收巡查任务,任务清晰,操作方便,保障巡查数据填报真实、严谨。

细化落实主体责任。市建设局联动市委政法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房屋安全常态化网格巡查的通知》,发挥村社“两委”前哨和探头作用,明确行业监管和乡镇(街道)属地安全监管责任,统筹全市网格力量共同完成房屋安全巡查任务。各地根据农房使用情况,将巡查任务细化为“重点管控类、强化管控类、常态管理类”三类派发入格、明确到人。

建强巡查队伍,让巡查“铺得开、查得准”

科学调整,配强网格力量。根据《金华市网格划分设置工作指引》和农房分布情况,先后7轮调整网格设置,将网格数量由原先5920个调整为9371个。按照“1+3+N”网格模式(“1”即1名网格长,“3”即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N”即网格内其他综合治理力量)配齐配强网格力量,全市共配备网格治理团队近14万人。

定期培训,强化技术支撑。7月组织全市8000余名网格员参加系统操作培训会,确保网格员准确掌握系统操作方法,快速投入使用。各地建设部门和乡镇(街道)强化技术支撑服务,加强网格员和乡镇管理员专题培训,确保网格员每6个月至少接受1次业务培训。

共巡共管,提升专业水准。试点开展重点房屋技术体检,汇集专家、建筑工匠、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力量,形成“常态化+专业化”共巡共管模式。从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筛选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家服务团,动员第三方机构53家、乡村建设工匠914人协同参与,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

建立“闭环机制”,让问题“改到底、不反弹”

发现问题限时闭环整改。网格巡查发现问题通过手机基层智治系统APP上报,乡镇(街道)7日内派专业人员对异常问题进行核实。按照“1+6”危改模式,实现农房安全隐患从源头发现到管控再到治理的闭环。截至11月底,全市共排查录入农房158.26万栋,其中C、D级危房约2.13万栋,均100%完成整治,全市农房使用安全事故数为0。

巡查绩效纳入定期督考。制定《2023年度金华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月度考核评分细则》,将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市建设局定期开展巡查数据质检评估,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巡查、核查,每月进行巡查绩效通报;今年9月,该市将“危房整治率”纳入市委政法委平安建设“金安指数”考核体系,压实乡镇(街道)属地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制定规范强化过程管控。出台《金华市危旧房安全管控指引(试行)》和危房规范整治示范案例,推进危房标准化治理。为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管理,推动农房建设规范施工,定期开展乡村建设工匠技能培训并发放合格证书,目前已累计培训农村建筑工匠27批3000多人次,有效夯实农房源头安全基础。(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