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望闻问切”助力老旧小区去除“病灶” |
||||
|
||||
为扎实推进兰溪老旧小区拆改工作,助力老旧小区去除“病灶”,致力提升城市品质,近年来,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通过“望”民情、“闻”呼声、“问”良策、“切”症结顺利拆除老旧小区违法建筑,逐步实现城区地面存量违建“清零”。今年2月以来,已完成莲花村、教师新村、兰冶新村等10个老旧小区拆改工作,共计拆除违法搭建1306处,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 “望”民情,底清数明“一本账”。一是逐户摸排,一户一档全覆盖。采用“5+2”“白+黑”工作模式,通过配合居民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确保摸排全覆盖。建立“一户一档”,以“图片+文字+表格”的形式详细记录违建情况,确保闭环销号。二是“双拳”出击,“地面+高空”无死角。采用“地面网格化巡查”+“高空无人机巡视”的方式,通过无人机抓取鸟瞰图,明确改造范围,较好掌握违规搭建雨棚、建筑外扩情况;网格化入户明确违建用途、具体面积,摸清房屋结构。三是档案补充,“合”“违”建筑明泾渭。通过调取产权档案等方式明确住户建筑物产权属性,厘清合法建筑与违法建筑边界,并联合资规、住建等部门加快认定违建性质和鉴定房屋安全质量,按其结果分类处置违法建筑。 “闻”呼声,完善方案“压舱石”。一是理论先行,宣讲政策法律。老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早,且小区内不少是老年人口,居民存在对违建认识不深、对政策知晓不够、对法律了解不多等问题,通过拆违攻坚组入户常拉家常,一对一宣讲政策、科普法律,分发“致群众的一封信”以心换心,引导群众实现“要我拆”到“我要拆”的思想转变。二是部门联动,完善拆改方案。为最大限度维护居民利益,在违建拆除过程中我局按户施策,联合专业部门审慎提出拆除意见,确保拆改方案稳妥。如莲花村12幢2单元102室违建部分可能存在已破坏房屋墙体结构情况,在与建设局、云山街道工作人员现场确认后,审慎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将违建妥善拆除。三是有条不紊,告知落实到位。通过小区广播定期播报拆改工作安排,逐户发放告知单、违建整改通知书,小区显目位置张贴改造告知书,电话通知等方式告知群众提前做好腾空、转移等相应准备工作,确保户户知晓。 “问”良策,打好拆改“组合拳”。一是精准有效,提升拆改速度。我局通过召集街道、社区、居民及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做好前期工作,采取一边摸排记录、一边宣传讲解、一边监督整改的方式,有效推进拆改。如英溪村老旧小区拆改过程中,仅用3天便拆除改造违法建筑17处,总面积约300平方米,顺利完成拆改工作。二是倾听诉求,做到因户施策。我局既在法定权限内严格按程序办案,又充分体验人性化,对存量违建坚持分类施策,进行有效治理。违法建筑不是一拆了之,在完善方案的基础上,我局认真倾听拆改户诉求,帮助房屋、储藏室做好防雨防漏等工作,为有特殊情况的拆改户做好合理安排;同时做到阳光拆违,接受居民监督。三是党建引领,提高拆改温度。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自觉践行“721”工作法,做到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化身“红色外卖员”为盲人夫妇送饭、为困难户买门装门、组织专业施工队为违建户妥善解决物品腾空、空调移位、水电改造等问题……党员干部与拆改户交心,竭尽全力做好拆改服务工作。 “切”症结,守好筑牢“主阵地”。一是公平拆,体现执法力度。老旧小区违法建筑历史久,居民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极易形成“你不拆,我也不拆”的恶性循环。面对以上难题,我局坚定拆违决心,守牢政策底线,做到一个标准执行到底,确保一视同仁,应拆尽拆,拆出公平,2023年老旧小区拆改工作如期悉数完成。二是微改造,改善人居环境。违法建筑拆除只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部分工作,除此以外,我局联合街道、社区,上门宣传动员,转变居民观念,摒弃乱堆乱放陋习;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巡查、整治活动,对违法建筑拆除后的小区进行房前屋后垃圾清理,进一步提升了小区人居环境。三是回头看,巩固拆改成果。常态化做好老旧小区“回头看”,日常巡查过程中,执法队员做到“运料就问、举报就查、新增违建就拆”,时刻保持对辖区老旧改造小区新增违建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切实做到违法建设“零新增”,确保拆改成果长效巩固。截止目前,共拆除隔热防雨篷布50余处,新增违建2处。(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