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加快“口袋公园”建设兜起民生“微幸福” |
||||
|
||||
口袋公园是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完善三级公园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民、惠民、亲民,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舟山市坚持“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结合绿地分布现状,精心布局,加快谋划,将口袋公园建设任务纳入《舟山市海上花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中大力推进,实现建成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在省内设区市中位列前茅。目前,全市新改建社区口袋公园40余个,投资总额超0.85亿元,“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正在逐步实现。 以有机更新为抓手,推进老城“公园+”。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旧城改造、三改一拆等工作,加快补齐老城区公园短板,实施口袋公园建设。充分利用老城区内闲置空地和整合零散绿地,提升老旧环境整改,如定海白虎山社区公园、西园社区公园,拆除了原有的老旧设施,通过绿化种植、智能化设施安装等,进一步扩大了公园承载力,更好地服务居民日常休闲、运动需求,又美化了老旧小区的环境,使老小区也能享受到生态化、智慧化、开放化的空间场所。 以高品质城市建设为要求,深化新城“+公园”。深化海上花园城建设,加快推进新城区域的口袋公园建设,结合道路提升改造,合理布置口袋公园,满足老百姓享受高品质绿色空间的需求。如新城的杉林公园,结合临长路道路提升改造,设置游步小径,并在居民小区附近合理选取节点空间,设置入口小广场、健身器材、公共卫生间和服务驿站等设施,打破道路绿化单一观赏性,形成富有杉林特色、设施完善的口袋公园。 以美丽河湖为载体,打造滨水口袋公园。通过河道提升改造,打造节点空间,提高滨水空间可进入性,形成出门即可到达的滨水口袋公园。如鲁家峙河道沿线口袋公园,在沿河道节点空间种植各类绿植,增设石凳、亲水平台、景观构筑物等,成为周边的居民休闲去处。同时充分挖掘河道边闲置用地,建设精致小游园。如普陀区船厂路小游园,原为河道水质净化设备预留场地大部分场地空间闲置,通过升级改造,打造成一座富有中式园林气息的口袋公园。(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