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街道“四态融合”打造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


发布时间: 2023-02-22 09:26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近年来,清湖街道紧紧围绕“整体大美、浙江气质”总体要求,聚焦古埠“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提升,深度挖掘商帮文化、码头文化、古道文化等多元文化价值,以码头岸线、古道街巷、传统民居等特色空间为载体,累计投资近1.2亿元,落地重点项目11个,重塑“须江串八景、街巷融古今”古埠风貌格局,打造串联城乡、缝合新老、融合古今的“清溪锁钥”传统风貌样板区,成功获评2022年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

一、优化形态,古埠风貌焕新颜

一是还原古建风貌。根据“最小干预”及“不改变原状”要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从修缮古建筑、风貌冲突建筑整治两方面入手,最大限度保留旧物旧貌,赓续历史记忆。2021年以来,共计修复古建筑40多幢和顶瓦6481多平方米,加固墙体5859多平方米,立面改造4631多平方米,修复构建629个。

二是复兴古埠岸线。遵循古埠商贸的空间逻辑,重塑街巷空间体系,实施仙霞古道和浙赣古道清湖段修复工程,累计修复5000多米、2.6万多平方米,完成中街沿街立面、街景及其它街巷节点景观改造提升。划分滨水空间为“须江记忆”“活力清溪”“古埠寻梦”三大主题段,将现状空间与文化要素相融合,实施须江南岸整治提升工程,开展清溪锁钥门头及周边建筑修复、沿线整体景观风貌整治、滨江休闲公园打造、须江浮桥改造提升等工作,成功打造须江八景。

三是打造慢活街区。借助未来乡村创建契机,统筹提升街巷软硬设施,实施古镇十字街区综合开发工程,完成街巷污水管线改造、外露设施表皮整治和夜景灯带布置,吸引漆雕葫芦、箍桶木艺、篾匠工坊等手工艺以及洋桥娘茶馆、戴和尚酒馆坊等传统老字号小吃入住,成功打造“百匠上街、百味中街、百货下街”特色街区。2022年国庆开街后日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产生经济效益1500多万。

二、振兴业态,古埠功能焕新生

一是推进传统业态迭代更新。遵循“以保促商,以商养保”理念,着力构建“食住行医养疗游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商业复兴、夜间经济发展,成功培育招引服务类、游赏类和体验类等多种特色业态,打造具有清湖趣味的文旅商融合产业集群。去年以来,54家镇区农户闲置房被修缮改造为精品民宿,新开街面餐饮饭店14家,直接带动村民就业200多人。

二是构建古法酱油全产业链。以公泰酱园为载体,实施清湖古法酱油工程,连片流转土地300亩,建成酱油配套大豆种植基地和技艺体验基地,构建了一条包含古法酿造、酱园观光、酱油文创的酱油产业链,并向豆制品产业延伸,有效擦亮清湖酱油“中华老字号”名片,带动群众从土地租金升值中受益,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三是打造两大精品旅游路线。以宗族文化、船帮文化等为线索,整合各类资源点,打造“古道体验游、滨水休闲游”两大游线,“古道游线”依托下街-中街-上街-花田埂-梅家行弄等特色街巷,植入古艺文创、生活服务、乡风民俗、宗教文化等功能业态,展现码头古镇韵味,“滨水游线”依托古镇-心航山-五百湖岸线,串联休闲、康养、研学等产业元素,融入观光、娱乐、餐饮、文创等业态,提供沉浸式夜游体验。

三、做活文态,古埠文化焕新韵

一是激活文化载体。以“丝路清湖,古道溯源”为主题,结合重要节点景观提升和业态植入,打造反映古镇文化内涵的展馆、墙绘等特色文化载体,累计制作墙绘7000多平方米,改造公泰酱园展示馆、毛氏宗祠和清湖书院,建造古镇展示馆、祝瑜英文化展示馆、汪东林汪东林党史馆、周正平光影工作室等系列展馆,修缮花田埂、鼎新裕埂休闲广场、钱江南源第一码头、百岁坊等节点85处。

二是传承非遗文化。持续挖掘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典故传说等地方传统文化,探寻麻糍、豆制品、剪纸、弹棉花、竹编、朝烟筒制作、舞龙、制陶、制秤等非遗技艺,打造“清溪锁钥、千年古埠”特色品牌,先后摸排民间小吃传承人9类14人、非遗技艺23类71人,发动70余人活态传承传统文化技艺。

三是打造文旅IP。邀请国际知名舞美灯光设计团队打造集照明、光影展示和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灯光秀,联动文旅局、婺剧团等单位创作船帮文化一台戏《清溪江湖》,依托乡贤力量,出版《老清湖谈古天》《清湖码头传说》等10多类历史人文书籍,建成覆盖道路指引、景点标识、交通标示、民居门牌、商铺招牌等内容的清湖文化特色标识系统,形成古镇特色文旅IP。

四、呵护生态,古埠山水焕新境

一是延续山水之势。按照水埠一体空间格局,开展生态系统性保护治理,启动实施五百湖湿地保护开发工程,举办“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活动,推动五百湖湿地、心航山、须江、农田等协同向好,着力打造“蓝绿交织、远山近水”古埠自然风光。

二是打造生态绿环。按照“串珠成链、织线成景”要求,建成2公里公园步道、滨水栈道、亲水汀步等多样化滨水慢行绿道,实施心航山游步道系统、山顶景观眺望台及公厕等配套设施项目,串联江山港湿地田园风光,打造由滨水线路和登山线路构成的绿道环线。

三是推进常态维护。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开展古埠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排查收集脏乱点,“清单化”销号推进,针对长期脏乱点,明确专人推进落实。同时,建立定期巡逻、文明劝导制度,助力民众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古埠周边环境持续向优。(江山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