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锚定城乡风貌提升 促进美好家园“新蝶变”


发布时间: 2023-03-15 10:4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无违建村(社)”创建不仅是扮靓城乡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推动“三改一拆”工作争先进位的强引擎。自松阳县开展“无违建村(社)”创建工作以来,该县古市镇七都村作为试点村,紧谋攻坚之举、掀攻坚之势、担攻坚之责,画好责任图、打好系统战,奋力跑出“加速度”,全力拉开风貌蝶变的未来篇章。

紧盯宣传引导强化保障

一是统筹推进营氛围。召开村级动员大会,向党员、群众讲明创建“无违建村(社)”相关政策,晓以利弊,同时,成立宣传工作结对小组,分组包户,责任到人,通过每月主题党日组织开展入户宣传活动,积极鼓励群众举报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强化群众监督,并对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二是持续攻坚紧时效。创新“村结对式管理宣传法”,以村庄为阵地,打通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农户,一对一、面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宣传拆违政策,谨慎细致核实摸排点位违建情况,以心交心、以诚相待,促使村民从开始的抵触心理,到慢慢接受,再到积极配合,为拆违工作顺利进行打下扎实基础。三是党员示范强引导。在重点路段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利用LED滚动屏、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向群众宣传防违治违知识30余次。同时,组织已完成自拆的党员“现身说法”,辐射周边农户,有力说服村民主动自拆,为违法建设集中拆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紧盯政策处理加压攻坚

一是严照目标干。对照创建任务清单,以“精准控违、消除存量”为原则,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工作统筹,对全村超高阳光棚、铁棚、违章搭建的灰铺、违法建筑等进行摸排,开展现场调查118余户次,走访居民300余人次,核对资料230余份,总面积达5332.65平方米。二是干部带头干。成立主要领导带队的拆违工作小组,通过“现场勘查-走访调查-背景核查-释法说理”进行步行勘察,准确掌握违建主体的真实情况,并对所有问题点位进行建档、研讨,实施一点一策,先难后易、各个击破。同时,组织农户党员干部带头签署“无违建承诺书”,主动拆除自家违法建筑,营造“党员干部带头拆、普通群众主动拆”的氛围。三是形成闭环干。卡实村干部、驻村干部责任,每日开展防违控违巡查工作,将村民私搭乱建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同时,以“干一件、成一件”的标准彻底、全面完成每一项政策处理工作,真正做到包干到底、负责到底、服务到底,以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坚持到底,全村违建拆除到底的模式,依法依规、综合施策,全面实行违法建筑销号管理。

紧盯拆改结合激发活力

一是实现“拆除更稳”。以“先说服自拆、再分批拆除、后集中收尾”的原则,把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的重点转移在说服教育上,争取得到居民、商户的最大理解、支持和配合,有序推进违建拆除工作。截至目前,已拆除各类违法建筑76处,合计3058平方米,拓宽了高标准绿化、美化和项目建设的空间,拉开乡村品味提升的框架。二是实现“生态更美”。以“去杂、添绿、扮靓”为核心,分步实施村内道路、公共停车场、游客体验区的建设,开展小花园、小绿地、小广场、小湿地、小景观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乡村颜值。三是实现“满意更多”。聚焦部分历史成因复杂的违建问题,摒弃一拆了之的简单作风,深入分析历史原因,精准进行协调推动,并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整体修缮复原,保留历史记忆的有机更新,以多元共荣为目标激活业态,并做好后续保障措施。同时,整合区域内康养、红色、道教、耕读、人文资源,打造康养乡村公园,激发村民共建共美共享新活力。(松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