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大溪镇三举措打造“产业美”新高地


发布时间: 2023-03-15 10:49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温岭市大溪镇借力温岭“两城两湖”建设,聚焦“‘中国泵谷’打造、省小城市培育、新城一体建设”三个关键,坚定向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共富、打造高能级平台”三大目标努力迈进。2022年,以大溪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成功入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擦亮发展底色,打造中国“泵谷”

一是把好技术关。通过泵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合力攻关,相继攻克低碳节能型冷凝管道泵、小功率泵用永磁电机及驱动器等9个共性技术难题,为企业解决21个实际个性需求问题,实现产值转化超2亿元。江苏大学开发水力模型共享服务平台可为泵企提供智能模型设计服务,帮企业节约90%以上的研发成本。

二是把好检测关。强化一站式服务,建立国家水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聚焦融资难的需求,创新开展质量贷金融咨询服务,将“质量”荣誉转化为融资“资信”,成功打通“质量荣誉+信用评价+融资贷款”金融服务路径,有力助推龙头企业稳链强链,精准赋能工业经济动能重塑。去年线上线下累计服务4054家次。

三是把好政策关。全面加强民营经济要素支持、服务保障,以“干部作风提升”等专项监督为抓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全面落实。2022年,大溪镇还出台“经济稳进提质17条”、国投公司3000万元厂房租金减免等政策。每年列支专项经费设立“大溪镇政府质量奖”和“大溪镇标准创新贡献奖”,激励企业转型升级,其中镇级“标准创新贡献奖”系全国首创。

精准强链补链,造势活力新城

一是提前谋划统筹。聚焦产业链延伸,编制产业链招商靶向企业清单,精准对接意向落地企业有关需求,招引高质量项目落地。如投资总额约5亿元的古茗研发总部正极力促进纸杯、水果、供应链等配套企业落地,实现全产业链引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二是打造重点项目。通过产业补链打造总部经济、乡情引领挖掘乡贤资源、环境优化引进高端人才、要素保障优化服务质效,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强引优。2022年,大溪成功签约温岭首个院士项目长芯光电,有效招引中科联动、华雄微电子等企业投资入驻发展,今年已谋划列入市级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达173亿元。

三是助企纾困解难。近年来,大溪全面实施“一企一策”梯度发展计划,建立梯次培育库、成长路线图,整合土地、资源等要素向旗舰企业、头部企业、种子企业倾斜。如当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组为陆霸机电获批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智能生产线顺利“上马”,今年产值有望增加30%。

融合产城文旅,推进一体发展

一是锚定交通先行。抢抓杭台高铁、温玉铁路、台州市域铁路S1线,温岭“两高”联络线、204省道疏港公路段等“三铁五公一站”建设机遇,双向融入台州城区、温岭城区15分钟生活圈,进一步凸显台州南大门“桥头堡”地位。

二是焕发城镇活力。一方面按照“打造活力宜居宜业新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目标定位,高标准、高品质建设总面积超2300亩的大溪北部新城;另一方面,在老城区实施“幸福社区”系列旧城改造,提高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社会事业质量,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实现景在全域、美在全域。

三是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探索“片区组团”“飞地抱团”“强村公司”等模式,优化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以清廉村居建设赋能乡村振兴。锦绣村通过整村迁建、建设用地复垦、指标“飞地”入股、移民补助资金联合参股成立协力公司等方式,村集体每年预计增收近50万元;桃夏村创新“股份众筹”模式,开创乡村旅游新局面。(温岭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