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住建局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
||||
|
||||
近年来,温岭市住建局始终坚持“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的工作理念,聚焦工作机制完善、审批制度改革、服务质效强化,多措并举,刀刃向内,重点加大对工业生产性建设项目的改革力度,着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突出政策扶持驱动,通过做优营商“软”环境,培育发展“硬”实力,为企业成长发展培植良田沃土,持续增强“强工兴市”发展动能。 坚持靶向施策,筑牢营商环境“压舱石”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营商环境综合协调,推行部门联动和工作专班制度,整合推进全市建筑许可营商环境建设。对标各县市区先进做法和全省最优水平,提出针对性的工作目标和优化提升举措,并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努力缩短办理手续和时间。其中,建筑许可办理时间从之前的25天压缩至10天左右。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强工兴市”战略部署,充分调研企业群众需求,围绕“减时间、减程序、减材料”,持续深化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温岭市住建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强工兴市”十条措施》《温岭市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许可阶段和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全面开展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多合一”审批的通知》等,着力提升办事便利度和审批服务质效,营造强工兴市“新高地”。 三是实行联合会商。联合发改、经信、自规等部门组织业主、中介召开会商会议,定制报批方案。通过“提前帮”加强事前介入辅导,促进并联审批,推广“拿地即开工”,对社会投资新建工业项目采取提前给定标准条件、建设单位提前进行文本编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与完成各类审批许可同步落实。2022年7月办理的东部新区利欧园林机械项目为台州市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拿地后1日内完成从立项到施工许可所有建筑许可审批事项。 创新改革举措,激活企业发展“内动力” 一是实施单幢验收。破立并举助力工业企业早投产,2018年在台州范围率先试行工业项目“单幢工程先验”制度。建设单位在单幢工程完工并取得规划部门对该建筑符合规划的证明材料后,可依规提前7天向住建部门提出申请,由住建部门单独进行建筑主体质量验收,规划等部门可在其他附属工程全部完工后,再组织全面竣工验收。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单幢先验”项目74个,帮助企业缩短投产时间6—18个月,缩减成本超亿元。 二是实施单幢测绘。破解工业企业厂房急于投入使用和无法一次性完成竣工的矛盾和实际困难,在建设用地工程项目上,无需等到该地块上所有建筑项目工程全部竣工后再进行测绘备案,每竣工一幢即可进行面积实测并备案,为工业企业的综合验收、不动产登记提供必备条件。截至目前,已完成32个项目的分幢测绘。 三是实施验装同步。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初验收后,可提出提前设备安装调试申请,经企业所在镇街道同意,报住建局批准后,可将机器设备提前运入厂房进行安装调试。改变以往竣工验收后才可以进场安装的局面,大大缩短投产周期。特别是大型设备或者安装期较长的机器设备,经批准同意后可在主体结构验收后进场安装调试,全程可帮助企业缩短投产时间3—12个月。 前置服务环节,打造审批服务“快车道” 一是构建施工图审查分类管理。在施工图多审合一的基础上改革升级,按照特殊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前审查、低风险工程免予审查、一般工程施工许可后审查的方式开展审批。审批监管系统进行全流程施工图纸电子化应用,构建“一个管理系统”,推行“一套数字图纸”,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出图费用和跑腿成本。按温岭建设规模测算,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打图、晒图、扫描费用1000万元以上。 二是推行关键岗位人员“零跑”审批。设立温岭市子系统模块及功能,利用大数据高效率、高精准助力人员审查,推进建设工程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云审查”服务。一举打破以往必须本人到窗口确认、纸质审核的落后模式,开展网上人脸识别确认,并开启24小时全天候在线申请,实现跨省、跨市一网通办。截至目前,共办理约350个项目3000余名岗位人员。 三是探索“施工许可”一件事审批。按照“一类事项三部门统筹、一个阶段同类事项整合”原则,对施工图审查合格后的建设、消防、人防、气象有关审批事项,实施“一次申请、一套材料、一并审批、一个批件”合并办理。建设单位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一次性提出八项审批事项“多合一”审批申请,实现三部门“施工许可一件事”联合审批。截至目前,温岭市东南部片区集中供热网等6个项目已完成联合审批。(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