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建设全域未来社区 勾勒共同富裕图景 |
||||
|
||||
近年来,海宁市始终把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作为“两个先行”微观落地的集成载体和民生工程来抓,全域推进、全域覆盖、全域普惠。截至目前,实施省级未来社区31个、未来乡村10个、城乡风貌样板区6个,创成省级未来社区1个,省级未来社区创建数量嘉兴领先。 突出系统集成,构建全域推进“大体系” 把未来社区建设作为“二次城市化”一号工程,重点强化“三个统筹”。一是强化力量统筹。建立市领导包联机制,专班实体化运作,36名干部划分7个小组、衔接21个部门,实施“一揽子”项目攻坚,对社区项目实行“一路绿灯”,2022年年投资计划完成率、实物量投资额均居嘉兴试点前列。二是强化规划统筹。出台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一老一小”友好型社会建设五年计划,编制城镇社区专项规划,把91个城镇社区划分为五大类型,明确五大策略,形成“一区一方案”的建设路径,获评省级优秀规划并在全省作经验介绍。三是强化要素统筹。全方位倾斜资源要素,市镇两级财政按比例承担未来社区建设资金,确保专项补助拨付到位。率先出台社区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明确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50平方米标准配置到位,目前每百户居民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达61平方米。 突出协同融合,构建全域覆盖“大场景” 把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和城乡风貌样板区三大板块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重点抓好“两个一体”。一是新建与改建一体推进。统筹实施新建类与旧改类项目,强化“共性+个性”场景塑造、“标配+选配”功能配置,确保5个省级未来社区今年成功验收。重点推进双漾里未来社区新建项目,涉及区域面积23公顷,建设1万余平方米一站式综合邻里服务平台,融合公共服务场景与经营性业态,打造具有潮城辨识度的标志性项目。二是点上与面上一体打造。以西山社区、百合社区等引领型社区为核心,打破边界壁垒、城乡壁垒,加快向周边社区连片拓展、向未来乡村联动提升,累计新增邻里中心1.7万平方米,建成村(社区)照料中心219个,备案托育机构16家。特别是投资500余万元建成西山未来社区改建项目,打造集养老托育、教育健康、红色物业、社区治理等于一体的4200多平方米的邻里中心,服务辐射周边群众1.2万余人。 突出创新赋能,构建全域普惠“大生态” 把人本、生态、数字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聚焦“投、建、管、运”等环节,重点做到“三个创新”。一是做好服务创新。深化公共服务集成落地改革,今年新增社区托育机构20家以上、托位400个以上、老年食堂12家以上。在风和丽苑未来社区项目中,建成1千余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集成文体中心、儿童托育中心、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让更多居民就近享受优质便民服务。二是实现“数智”创新。集成落地“浙里未来社区在线”,迭代升级“海宁通”应用,“96345”服务上线试运行,全天候为广大群众提供高品质服务。如百合社区通过数字赋能,健全完善“百合yi家”现代社区工作体系,建成百合“e”家智治网络,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模式。三是探索运营创新。坚持可持续运维理念,上半年完成2家国有强社公司的筹建运营,多渠道、多元化注入国有资产和社会资本,承接未来社区的综合集成运营和专项服务运营,探索城镇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与未来社区发展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努力实现“自我造血”。(海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