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住建局坚持“三个突出”打造品质之城


发布时间: 2023-04-12 15:07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江山市住建局坚持“三个突出”,主动担当作为,为建设“三省边际中心县城”贡献更多住建力量。

突出能级导向,做强城市平台

一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城市有机更新全省试点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融入未来社区理念,片区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山川坛片区,虎山片区,南区一村、二村、三村等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对小区内雨污水管网、道路、消防设施、停车位、景观绿化、建筑立面、智能安防、健身养老托幼活动设施等进行全面深度改造,实现资源盘活、空间共享、风貌提升,加快推进铁路新村、大修新村、县河西路等区块项目征迁,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实现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补短。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城市道路整治提升,重点实施礼贤路、北泉街、江东大道、城中路西段等9条道路雨污管网改造,总改造里程达12.5公里;加快推进城北大桥、双龙大桥、桑淤大桥、清湖大桥建设,全面提升跨江通行能力;着力打通西山路东延伸至南门路、迎宾大道西接线道路等5条断头路,加快启动城东新城东门路、过溪王路等13条道路建设,构造内通外联的城市交通格局;加快推进西山智慧停车场、梅泉书院地下停车场、大润发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计划新增停车位500多个,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谋划实施须江城市文化公园(双塔底-虎山大桥)段提升工程,立足须江两岸独特山水优势,结合江山悠久历史文化,做到绿道联通、水系打通、景色贯通,打造一个市民身边的“4A”级景区。

三是推进城市精细管理。按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聚焦城市治理和服务“一件事”,突出净化、序化、美化、智化,着力打造一批百姓有感、群众有获、发展有能的高品质精细化治理场景。进一步落实18小时清扫保洁制度,保证每天普扫不少于2次,洒水降尘不少于6次,冲洗不少于2次,确保城区环境整洁有序。对江山大桥至迎宾大桥范围按照“城市客厅”标准,确保6点前完成主次干道垃圾普扫和机械清洗“双保洁”;新建改造一批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高品质示范街区”“街容示范街”“广告招牌治理样板区”等街区,深化“席地而坐”“客厅级”公共环境空间打造。进一步做好城市体检,强化道路、桥隧等重点市政设施运行安全排查,开展新一轮易涝区域排查整治,摸排梳理城市易淹易涝点,加强易淹易涝监测预警,优化应急处置预案和联防联控机制。

突出幸福导向,建设共富单元

一是树立未来社区宜居典范。按照“普惠型+引领型”社区建设标准和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要求,统筹推进未来社区增点扩面。制定江山未来社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6年实现江山城区未来社区全域覆盖。按照“软件+硬件”一体推进要求,加快推进文苑、民声、市心、学府、通禄门、乌木山等6个未来社区建设。健全社区公共服务集成落地机制,强化“一老一小”群体服务供给,计划完成10个以上城乡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场景验收。加强部门联动,探索在土地出让环节落实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建立履约监管协议制度。推动“强社惠民”改革,加快物业企业发展转型,形成综合运营商、专项运营商名录,探索社区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探索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二是打响城乡风貌江山品牌。持续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建立健全由点及面、由样板区走向全域提升的工作体系。融合文化、旅游、自然、产业等全方位优势,强化设施配套和产业植入,实施“凤鸣世遗”(石门-凤林)、县域风貌样板区、“山水智谷”城市风貌样板区创建,紧紧围绕江山市打造“三省边际中心县城”目标和石门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定位,加快推进景区道路、城市公园广场、城乡滨水绿道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风貌增效、社会增益、群众增收”。完善“设计—建设—管理”全周期风貌管控制度,建立建筑风貌正负面清单制度,对城镇及村庄建筑高度、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管;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村庄风貌、庭院环境、公共环境、农村公厕及田园环境等5个方面进行每月评比亮晒,引导关联乡镇时时、处处巩固城乡风貌整治成果。

三是促进美丽城镇融合发展。以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为抓手,按照“重点打造一批、创新培育一批,扶植提升一批”要求,分梯度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计划打造2个以上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全面提升小城镇品质。实施设施提标、服务提质、产业升级、人文活化、治理增效、城乡共富等六大行动,协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鼓励指导廿八都、峡口镇、石门镇、清湖街道等乡镇发挥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美丽宜居等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植入,促进农民增收。计划投资800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改造提升,落实农污设施第三方运维机制,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规范化运营。按照县、镇、村一体要求,同步推进未来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派民居示范村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入口门户、特色街道、小微空间、美丽廊道等整治提升系列专项行动,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

突出发展导向,做强城市经济

一是在房地产健康发展上聚焦用力。紧扣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通禄门地块、老啤酒厂地块、铁路新村项目、大修新村等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0亿元以上。因时因势做好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实现“稳市场、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充分发掘现有政策潜力,继续实施购房补贴等消费激励政策,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房交会等形式,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基本稳定。做好房地产市场风险防控,加强房地产相关舆情监测预警,深入排查逾期交付、涉诉涉访等非正常交付项目,建立防风险长效机制。提升住房设计、建设、管理水平,鼓励房地产企业优化住宅户型设计,加强住宅小区“生活馆”、绿地、停车位等设施配置,持续推进适老化住房建设和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更好满足多孩家庭、老龄化社会居住需求。

二是在建筑业转型发展上聚焦用力。继续实施建筑业“扶优育强”一揽子政策,鼓励支持更多企业资质提升,培育一批综合实力、竞争力强的总承包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江山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战略,鼓励更多“头部”企业向外拓展市场,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加快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升建筑建造水平,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迭代升级“浙里建造”,积极推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智能建造、建筑产业工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大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应用,推动绿色建筑提质扩面。坚持“监管+服务”,不断优化深化行业管理措施,综合运用项目约谈、企业资质管理、信用管理、不良行为通报等手段,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有力增强我市经济实力。

三是在服务业融合发展上聚焦用力。聚焦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按照产、城、人、文、景融合要求,突出壮大发展旅游经济、夜间经济、楼宇经济等产业,实现城市经济提质增效。大力推进通禄门未来社区、大润发广场等城市商圈建设,探索发展“首店”经济,引进一线知名品牌,打造“引爆款”,壮大城市人气、商气。深度打造解放路、江滨路、中山路、鹿溪路等示范特色街区,推进虎山运动公园、文化艺术中心二期等重点设施建设,推进一江两带景观提升及亮化工程,建设人居环境优美、休闲产品丰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综合管理保障有力的4A级景区城。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实施数字经济创业园、江山虎总部大楼、城北迎宾商务中心等项目,发展科创办公、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打造现代科创新城;同步推进虎山运动公园、城南商业综合体、城南拆迁安置房、工业邻里中心等项目,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