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构建五大体系 垃圾分类提质扩面见成效


发布时间: 2023-04-13 15:24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临海市依托顶层设计,立足实际,以社会化、专业化双轨战略为抓手创新构建起了垃圾分类“五大体系”,力破垃圾分类工作难题,取得明显实效。

落实了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体系。该体系围绕压实“六个责任”展开,即压实各镇、街道、社区开展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压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餐饮企业开展餐厨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农贸市场开展果蔬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收运、处理企业分类收运和处理垃圾的责任。从制度上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层层落实。

建立撤桶并点·两定四分体系。临海通过建立集中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安排督导员定时定点督导,使小区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达到80%以上,形成了“楼道撤桶+定时定点督导”的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体系。从2018年起,在市区12个住宅小区投放智能垃圾回收箱13台,每月可回收再生资源约15~17吨。居民可根据智能卡内的积分兑换水电费抵用券、超市消费券及生活用品,大大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确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收处体系。针对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稳定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的大类别进行专项分流处理。也有从市民参与角度出发的社会化细分类,根据家庭生活垃圾的性质和回收利用情况,要求居民对废弃玻璃、金属、塑料、纸张和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废旧家具等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置。目前,临海市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100吨,正在建设中的招商引资项目即将完工,建成后,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800吨。

四、建立了垃圾分类宣传督导体系。拓宽线上线下宣传渠道,线下在全市范围内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多渠道宣传,印制垃圾分类知识,今年共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线上跟各级媒体开展合作,宣传报道分类典型人物、案例,扩大传播效应,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破局之力。特别是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对各镇(街)、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使全体干部职工高度重视。

五、构建起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课程体系。与全市多所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共同打造“垃圾分类进课堂”。组建首批24人的临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讲师团,负责全市科普教育宣传普及。在台州学院临海校区成立“台州市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临海分院”,创新“拉风”思路,搭建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平台。通过线下垃圾分类业务知识培训和社区实践,开展多场督导员执业资格认证考试,截至目前,共培养了近3000名持证督导员。

目前,临海的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已经形成系统化和常态化,成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联系工作机制,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督导员,在住宅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定时督导,有效提升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更上一层楼。(临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