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巧用“三字方针” 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4-21 16:0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城市基本单元,未来社区是“两个先行”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变革抓手,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自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以来,台州市紧紧围绕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城镇社区公共服务集成落地改革试点要求,强化与城市更新工作等工作联动,持续推进试点工作,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创建未来社区61个,建成验收9个。

聚焦一个“谋”字,推进整体统筹

一是建立规划传导。市本级各区探索建立“城镇社区规划+15分钟生活圈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传导机制,资规部门在控规或出让条件中落实15分钟“一站式”邻里中心的服务场景配置。

二是制定项目计划。根据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持续完善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评估—补短板”动态提升工作,建立“全域规划+年度计划”的项目实施机制,制定三年计划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计划。2023年,全市创建未来社区新增30个以上,累计创建91个以上,建成验收10个以上,完成城镇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场景25个以上,年度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三是抓实考核督导。将试点工作纳入高质量建设“五大攻坚”行动、市区品质提升、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共同富裕中合力推进,将实行“排名+督评”方式,采用“城建战报”短信督战和主要领导工作群点评推动模式,开展工作督战,实现试点工作高质量落地见效。例如,椒江区建立区领导督导机制和联系制度,将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对各部门、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

注重一个“治”字,推进治理现代化

一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建立党建统领社区治理机制,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推动“红色微网格”“红港驿站”系统等做法在未来社区中落地实践。例如黄岩嘉盛未来社区充分依托“振东党建联盟”和“联勤共治党支部”,创建“烟火星月”党建品牌,定期组织多方联席会议,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共谋社区治理发展。

二是持续迭代数字化平台。聚焦社区治理和服务需求,重点建设空间一张图、人房一个库和设施一本账,构建台州市级人房基础库、摸清公共服务设施、汇聚设备物联感知网,形成市区未来社区全域数字化支撑体系,探索并形成台州市级数字化全域推进模式。在全省数字化改革以及未来社区建设的背景下,黄岩南苑社区率先落地实施“浙里未来社区在线”应用贯通,依托通用版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搭建社区三端入口,落位省重大应用体系,在居民端上架应用56个,覆盖未来交通、教育、治理、服务、创业、邻里、健康等7大场景。

盯住一个“管”字,强化运营管理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开展“市政+物业+商业”服务的综合运营模式,引导房地产、物业企业和地方国企通过组建联合体、合资等方式发展综合运营业务。例如,椒江区借鉴珠海横琴“物业城市”模式,把心海未来社区作为一个大物业,整合服务商实施大社区一体化运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源头治理、执法保障的城市治理“新生态圈”,是全省首个探索大社区一体化运营的未来社区。

二是让渡空间支持。引导各地通过梳理和利用国有企业、党政机关闲置、备用空间让渡给运营主体,支持未来社区建设、运维工作。例如,黄岩区依托全区项目储备库和资源利用库,统筹协调区内相关部门,将养老、托育等30个项目优先布点在旧改类未来社区,减少建设主体投资近3000万元。

三是投入运营流量。通过社区食堂、共享书吧、运动场地等空间复合利用和活动开展,实现人流引流。并积极引入银行、福彩、邮政、物流等企业设点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可通过提供会务、餐饮等服务实现微营利,实现未来社区自我造血。例如临海南门、大洋两个社区由临海社发集团建设并运营“府城·老邻舍”系列养老服务场景,临海市已首期建设“府城•老邻舍”6家,服务覆盖约1.37万名老人。(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台州市城乡风貌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