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区一环路快速化改造 跑出城市建设加速度


发布时间: 2023-04-28 11:09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金华市区一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是构建金华市“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环节,点多线长、牵涉面广。自2022年1月18日开工建设以来,金华市建设局牵头加强统筹、挂图作战,组织各参建单位战疫情、抗高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全力以赴跑出城市建设加速度。4月10日,金华市区一环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以下简称一期工程)主线桥提前3个月顺利合龙,为一环快速路早日建成投用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

运行专班机制,强化统筹调度。将一环快速路建设作为推动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专班全面抓”的工作体系,实行全方位统筹调度、全过程严格把控。抽调建设系统精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攻克争先。

落实首要责任,强化管理职责。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首要责任制,明确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等规范要求,做好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管控。

细化合同条款,强化要素保障。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程管线迁改、保通道路完成、桥梁主体完工、主线路面完工、工程竣工等重要节点的工期,加强工期延误的处罚措施力度,按天计算违约金。及时支付工程预付款、进度款,为物资供应、人力资源等提供有力保障,杜绝停工待料情况。

优化施工组织,高质高效推进

优化施工时序,科学交叉作业。制定科学严密、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各标段按照主要节点分幅、分段、分块施工,多工序平行流水作业。不同的施工阶段采用不同的交通导改方案,诱导分流与交通组织相结合,减小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优化路口施工方案,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模拟路口交通路况,高架桥跨路口摈弃传统的门洞支架形式,采用“大环岛通行+满堂搭设盘扣式支架”方案,减少货车碰撞风险,缩短路口工期近2个月。

搭建配料中心,大幅提质增效。项目两个标段分别搭建了2000平方米的大型标准化钢筋配料中心,安装了钢筋加工智能设备及吊装设备,实行统一加工、集中成笼、整体吊装的施工方式,为桩基、承台、墩柱近500个构件及主线桥15联箱梁钢筋加工提供有利保障,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产品品质、施工进度,同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

加强班组管控,抢抓进度工期。2022年,针对高温极端天气等不利条件,坚持科学防疫防暑,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管理、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能上尽上、能调尽调,避开高温时间加班加点抢工期。主线桥施工高峰阶段,整合投入工人约400人,各种机械设备20余套(辆),有利保证工程推进。

加强督导检查,重视过程控制

实行报告制度,及时分析纠偏。实行“日报、周报、月报”制度,跟踪检查实际进度并形成日报周报月报,结合计划工程量对实际工程量进行分析和纠偏,锁定关键节点,研究攻克难点,确保整体工作顺利推进。针对弱电管线迁改补偿争议问题,积极上门走访、了解需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面对面共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针对“经十路”跨线桥建设涉及的婺城区房屋征迁、拆除问题,未雨绸缪,提前上报、持续跟踪,做好工程甩项的两手准备,目前鲍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大楼正在进行拆除。

强化质量意识,严格环节把关。全面落实“首件”验收制、“举牌”验收制,层层把控材料、成品质量,发现问题即查即改,验收一次通过率高,有效避免因返工造成工期延误。自开工以来,首根桩基、首个承台、首个墩柱、首联箱梁等,从钻孔、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都按施工规范确定施工标注,后续同类构件严格按照首件标准实施,同时在每个构件钢筋、模板验收等环节拍照留底,明确验收人员责任,如出现问题追溯可查,倒逼管理人员认真履职,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情况,推动工程施工进度。

加强检查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增加检查频次,细化检查内容,对检查发现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以及其他方面问题,及时通报全面整改,并对责任主体作出相应处罚,有效减少同类问题发生率。实行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从项目立项开始,招聘第三方审价单位,对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单项进行“稽核即审”,严格按照审核通过后的造价实施。(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