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措并举点燃城市烟火 |
||||
|
||||
疫情过后,消费市场热度高涨,淄博烧烤火速出圈,这瞬间被点燃的城市烟火,离不开政策优化调整带来的效果,更离不开各地政府对激活城市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所做地努力。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因地制宜、精细管理、文明有序”切实推动城市管理与“城市烟火”协同跃升。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外摆点位审批55处,入驻摊点1047个,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实施“轻微免罚”柔性执法2.6万余次,有效助力“地摊经济” 蓬勃发展。 因地制宜,实施综合治理 一是打造业态“集散点”。充分开展调研,寻求合理出摊点和当下火热业态中的致胜点。针对当下枇杷季,精准出台《关于“守护衢城烟火气·规范设置疏导点”工作方案》,联合交警、派出所、街道、属地村社、环卫等相关管理单位,设置枇杷销售一条街,既有效解决售卖难题,又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截至目前,柯城区太真路、浮石路等地临时规范点总长约142米,设摊120余个。 二是打造主题“商业圈”。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原则,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激发市民消费活力、繁荣夜间市场经济”为导向,在衢江区东方广场规划设置“儿童友好集装箱主题”商业圈。以“统一外观、统一经营业态、统一营业时间、统一主题”的运行模式,将散户摊点纳入圈子管理。截至目前,商业圈集成了音乐节目表演、全家亲子互动、网红打卡等板块19家。 三是打造特色“夜市街”。选取人流量多、停车场朝夕使用率差异明显的街区,开展深入分析,重点提高该街流动性,增强商业性。通过明确经营时间、限定经营区域、落实专人管理等措施,将流动摊位引入街区固定位置进行管理,并加强亮化引流,形成衢州特色的“夜市文化”。龙游县龙洲街道兰亭路停车场30余家“后备箱集市”深受年轻人青睐;江山市解放路夜市街31家首批固定摊位,成为江山市“夜经济”必到打卡点。 精细管理,规范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根据《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激发城市活力的指导意见》《便民服务点打造实施方案》等文件,划定严禁区、控制区,严格规范了选址、审批、落地等程序。同时借鉴“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周边环境秩序综合治理”经验,以“一地一方案”为落地举措,清单化明确属地部门、责任单位的具体分工、经费保障、管理主体等。截止目前,共制定市容类、联合整治类、保障类、柔性执法等相关方案21份,不断寻求“市容”与“繁荣”的平衡点。 二是优化科学布局。坚持“充分调研-仔细论证-集中协商-集体决定”的办事流程,严格各点位审批、增减,把牢注册、备案、登记等环节,确保城市日常有序运行。进一步强化空间布局规划,遵守疏堵结合、便民利民等原则,以“矛盾点”为着手、以协同联动为要求、以化解矛盾的最优解为目标,推动“吾悦广场商圈外摆”点位开展“试点先行”,以区块“特色点”带动衢州“整个面”的活跃发展,逐步形成合理、亲民、增效的“地摊经济”经营环境。 三是形成部门联动。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机制,持续强化点位管理与疏导能力,变“严进宽管”为“宽进严管”治理模式。明确属地部门、管理主体、配合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好选址、保障、执法等全过程,达到集中共治、共同监管的合力局面,聚力打造新时代城市“地摊经济”治理共同体。 文明有序,守住别样烟火 一是一以贯之抓治理。以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坚持城市精细管理不动摇,聚力聚焦城市品质大提升,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停车规范化提升、噪声治理、重点街区、洗车业治理、油烟治理”等行动,压实网格责任,时刻彰显良好的城市风貌。目前,全市共发放市容类限改通知书251份,办理无证无照经营案件309起。 二是点面联结盯闭环。紧抓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公共安全等问题不放松,不断加强点位管理。以“定地点、定内容、定规矩”的原则,采用“常态化巡查+不定期联查”等方式,打造“发现-交办-整改-反馈-复核”闭环处置机制,确保规范摊点文明、有序、不扰民。据统计,在《指导意见》下发后两周内,市域新增商业点50个、疏导点809个、便民点23个。 三是数字智防强保障。针对未来商贩外溢和非规划点位集聚等问题,精细谋划、提前计算点位的城市环境容纳度、提升综合承载力,做到精密预判、精确预防、精准化解。计划以全省“摊有序”应用为载体,数字赋能管理,逐步实现摊位“预约、管理、取消”全闭环监管,目前全市共导入摊有序平台266个场所,566个摊位。(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