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扎实推进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
||||
|
||||
根据全省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宁波市综合执法、住建、公安、自规、生态环境、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海事等九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初步构建属地负责、产销平衡、运处规范、监管闭环、整体智治的工程渣土处置综合治理机制。 一是实现全覆盖排查整治。抓牢工程渣土产生、清运、消纳等关键环节,共排查工程项目1087个、道路运输企业217个、渣土运输车辆4870辆、消纳处置场所239个,开展执法整治3074次,立案4842起、处罚款800万元,持续保持高压整治态势。 二是实现全过程智慧监管。以市、区县、街镇“三级联动”为框架,以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三跨融合为基准,形成了服务监管执法“一体化”,打造了数字化监管治理“一张网”。目前,系统登记出土工地700多个、处置场地300多个、核准运输企业350多家、运输车辆5500多辆,渣土处置领域“两点一线”要素信息全覆盖,实现行业底数“一网清”,多跨协同“一体联”,全程动态“一舱管”。 三是实现全领域综合治理。加强处置能力建设,规划布局建筑垃圾消纳点位124个,落地投用99个,力争到2030年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及就近化处置。加强运输环节治理,出台全省首个建筑垃圾运输全过程管理地方性标准,明确运输车型和技术规范,目前全市投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2300余辆,逐步解决超载超限超速等“三超顽疾”。加强资源化利用,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应用标准等指导性意见,目前我市共有68家企业获得资源化利用资格,开展泥浆脱水、高压气溶胶排水固结等技术试点应用,年处置能力可达1000万吨。(宁波市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