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四字方针”推进工程渣土专项整治见行见效 |
||||
|
||||
工程渣土治理是促进城乡环境品质全面提升的重要一环。去年以来,金华市建设局紧紧围绕省市领导决策部署,紧盯问题,举一反三,扎实开展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通过“统、融、深、新”四字方针,推动全市建立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横-纵”有机结合、“市-县”无缝对接、部门紧密协作、全域合力共推的工作格局,取得良好治理成效。工程渣土规范化消纳处置意识明显提高、规模化消纳场建设数量明显增加、消纳场所建设标准明显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在“统”字上下功夫,统筹推进无盲区 一是市级统筹,统一推动。制定《金华市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市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市专班),以实体化形式运行,统筹推进全市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已定期召开联席会议12次,工作推进会4次,编制全市专项治理工作信息3期。为强化工作方案落地落实,配套制定《金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实施细则》《金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专项治理考核办法》等,督促各地明确工作要求,压实治理责任。10个县(市、区)目前均已相应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累计召开联席会议55次,协力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二是广泛动员,统一思想。牵头督导各县(市、区)工程渣土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在建项目参建各方、建筑垃圾运输服务企业和建筑垃圾消纳处置企业等加强政策制度宣贯,要求组织学习相关治理文件精神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等,推动各地生产作业合法化。截至5月10日,全市共走访施工、运输、消纳企业1514家,发放宣贯手册、折页、传单等宣传材料7000册(份);检查在建工地2326处,组织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培训8期,涉及企业832家1488人,有效提升企业责任主体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是联勤联动,统一打击。为形成打击非法倾倒、擅自设置消纳场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制定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组建市、县两级联合工作专班,以数字赋能构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打防管控新机制,强化与公安、资规、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协作配合和执法联动,提升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和震慑力度。 在“融”字上做文章,排查整治全覆盖 一是底数梳理与问题排查相融合。开展摸底排查专项行动,出台《工程渣土领域“回头看三年 三年大起底”专项行动方案》,对近三年工程渣土领域产生、运输、消纳、监管等全过程的问题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处罚一批、教育一片。截至目前,共摸排梳理2020-2022年工程项目3277个、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137家、运输车辆3529辆;工程渣土消纳处置场所65个、中转场所2个。发现工程渣土处置未纳入施工方案和合同、处置方案未备案、未编制方案等问题592个,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是投诉举报与联合研判相融合。通过官方网站滚动发布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投诉举报箱等举报途径,广泛收集违法线索。目前收到违纪问题匿名举报信1件,已移送纪检部门处理。坚持定期与市公安局通过“浙里净”固废倾倒预警监测系统联合摸排研判,筛查疑似建筑垃圾未经核准违法收纳点。在移交属地主管部门进一步核实处理的同时,将相关线索信息抄送市纪委监委驻市建设局纪检组一同跟进监督,使交办案件依法依规有效处理。 三是处置核准与数字智治相融合。优化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核准流程,鼓励建筑垃圾处置申请单位线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管。面向属地和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指导,属地方面组织全市建筑垃圾主管部门开展2次“浙江省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应用操作培训,提高各县(市、区)的平台应用率;企业方面建立联单制试点并推动应用,组织市区12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召开“建筑垃圾转移联单制”实际应用培训会。后续,将在省监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市本级建筑垃圾多跨协同、智慧监管的数字化监管平台,进一步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 在“深”字上见实效,打好督导组合拳 一是深入县(市)督导,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标准化。围绕决策部署落实情况、摸底排查进展情况、数字智治推进情况、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等维度,对各县(市、区)专项治理工作开展督导。对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台账资料不完备、摸排数字不精准、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组织工程渣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再宣贯。通过督导,各地治理工作效率、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在全省工程渣土处置领域治理工作第一次联合督导中,治理工作获得省检查组充分认可。 二是深入一线督查,推动在建项目处置合规化。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县(市、区)在建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开展“双随机”督查。4月12日至5月4日,市专班共抽查在建项目(标段)14个,发现部分项目存在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或编制不规范、未在施工现场公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相关内容、工程渣土出入台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督促属地主管部门对其中的11个项目进行处理、3个项目落实整改,要求限期反馈处理整改情况。 三是深入开展自查,推动工程渣土处置领域作风廉洁化。根据金华市纪委监委《关于开展全市工程渣土处置领域行业性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组织全市开展相关问题自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责任落实、作风建设、问题整改,严肃治理工程渣土消纳领域不正之风问题,重点对整改不重视、整改进度缓慢、整改不到位和整改不力、屡改屡犯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问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综合治理环境。 在“新”字上求突破,探索管理新模式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力除“空白点”。针对装修垃圾收运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探索提出装修垃圾处置“八步法”,建立健全装修垃圾全过程管控和信息交互机制。按照装修垃圾“四分四处,分处同步”的分类处置要求,以市区为试点,督促各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设置至少1处装修垃圾分类归集点;各区至少启动1个装修垃圾分拣、处置、资源化利用场所项目建设;各区乡镇(街道)至少建设1个装修垃圾中转场所,并依据装修垃圾运输、分拣处置费市场信息参考价收取相应费用,规范装修垃圾运输处置市场。 二是创新治理方法,强化“薄弱点”。针对上规模、规范化工程渣土消纳场建设不足问题,通过专业机构计算工程渣土处置市场信息参考价,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消纳场建设运营,突破前期用地性质确定难、政策处理难等瓶颈,推动当地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效,同时严防利益输送,推动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闭环。以浦江县为示范点,面向全市推广,目前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兰溪市已复制该模式建设完成规模化建筑垃圾消纳场。(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