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融合创新探索山区县共富单元建设新路——成功打造全省首个“三区同创”山区县 |
||||
|
||||
山区县是金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重点、难点、突破点。近年来,金华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眼于城乡互促共融,着力于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镇村联动、融合发展”的独具山区特色共富单元建设新路径。2022年该市磐安县成功创建了“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风貌样板区”、“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省级未来社区,成为全省山区26县市中唯一一个“三区同创”的县。 机制融合,党建引领,共富单元建设组织保障“更强” 一是党委政府统筹抓总。将共富基本单元建设纳入城市更新大范畴,组建由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高频研究、强势推进。武义县、磐安县两个山区县分别建立“一个县级领导小组+一个专班+一个项目团队”的“三个一”工作机制,高标准制定《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科学谋划、压茬推进,并对县域进行差异化布局、错位化发展,协同推进城乡风貌、美丽城镇、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统筹联创,让共富单元建设工作形成“一盘棋”,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二是专班机制协调推进。整合优势要素资源,充实专班工作力量,理顺内部分工和工作流程,集中力量抓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重点聚力要素保障,采取“政府引导、国企参与、项目跟投、群众自筹”的多方筹资模式,破解财政资金难题,通过“以奖代补+重点激励”的方式,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紧盯项目落地见效,打好“风貌办+项目团队”“专家联评+要素配置”“督查+四张清单晾晒”等项目推进系列组合拳,靠前督促抓落实,推动创建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成效。2022年,按照总体布局、分步推进要求,2个山区县共安排实施类项目63个、谋划类项目18个,总投资15.43亿元。 三是创新基层特色治理。统筹多部门资源,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等服务设施,以片区化、组团式服务形式开展社区自治和志愿服务活动。如磐安县安文街道建成邻里中心1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家,实现“一老一幼一妇”场景全域覆盖;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为统领,加快基层治理流程系统重塑,创新推出“党建+山城管事”治理新模式,实现城乡社会治理、信访维稳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项目融合,更新重塑,城乡风貌联动创建“更美” 一是联动城市更新,塑造山城新格局。金华市“4321”城市更新行动以来,磐安县乘势而上,开展了复县以来规模最大的更新改造,改造范围占老城区总面积的1/3,新建面积83万平方米,累计投资62.4亿元。其中自在海螺“环海螺山”城市新区风貌区先后完成了主要街道16.5万平方米的立面改造和1.62万平方米的店招改造任务,对区域内五座山体实施美化、彩化、亮化工程,呈现出“一溪穿城五山环绕”的城市景观,2022年9月成功创成全省第二批省级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 二是联动未来社区,建设宜居新场景。立体式提升社区整体风貌,精益整合外部资源,构建“旧改+新建+拓展”的更新模式。武义县下王宅未来社区突出社区特色,依托书香历史,积淀社区底蕴,建立全龄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通过配置社区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多主体协同共建共治,打造“开放和谐、怡悦康宁、全龄友好、多元共治”未来社区;磐安县龙山未来社区按照“两核一心、街区式布局、公园里生活”等需求,通过“安养”行动托起幸福“夕阳红”、“安学”行动点燃学子“新希望”、“安逸”行动构建便民“新生活”三大载体,着力解决一批养老、上学、就业等问题。 三是联动美丽城镇,绘就城乡新风貌。将美丽城镇建设作为山区县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和城镇发展的战略抓手,推动“五美”建设成果串珠成链。武义县结合柳城畲族镇“畲族风情”“莲廉文化”,以基础设施提升、特色文化提炼、农旅农业提效为主导,成功打造风光秀美、特色鲜明、产业兴旺的美丽城镇样板镇;磐安县尖山镇、玉山镇投资5500万元,实施磐新线、怀万线道路改造,串联美丽山林、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城镇,打造美丽廊道,助力发展美丽经济。 产城融合,特色发展,多彩农旅创收增效“更富” 一是推进景村共建共融发展。充分发挥山区县生态优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景点打造同规划、同推进,实现景村融合发展。武义县叶长埠村将村古街打造成为武义首条古玩街,引进经营主体20余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磐安县花溪村坚持走生态保护、景村共融之路,从1家农家乐发展到62家中高端民宿,探索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偏远山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全省旅游提供微改造、精提升“花溪样板”。 二是推广全域旅游增收富民。深挖乡村旅游潜能,盘活山水资源和闲置农房,引入资本发展新业态。武义县坛头村把闲置农房、校舍、老旧厂房等“沉睡”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精品民宿、乡村书吧、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业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0%;磐安县“多彩台地”县域风貌样板区新创和提升A级景区村32个,打造民宿集聚群和产业带,助推乡村振兴。 三是激活精神共富文化基因。依托历史文化底蕴,传承非遗财富,打造城乡“文化高地”。通过举办本地特色节事活动、建设展示窗口、搭建百姓舞台,充分保存建筑风貌,延续村落选址,保障优秀传统文化完整性、民俗风格独特性、民俗活动延续性。同时导入旅游消费功能,带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打响“武义温泉文化”“磐安中药文化”“磐安茶文化”等品牌知名度。2022年11月,磐安县“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向世界展示山区县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打开了重要窗口。(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