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构建“三全”工作矩阵 引领工业企业垃圾分类“新时尚” |
||||
|
||||
近年来,温岭市积极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品绿色包装工作,培育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奋蹄疾驰,持续做好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因“企”制宜,以“一企一特”为切入点, 指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亮点纷呈的工业企业垃圾分类品牌,最终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业企业垃圾分类新格局,奏响工业企业垃圾分类共治曲。目前,全市113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分类收运全覆盖,职工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65%,参与率达91.23%,分类准确率90.11%。 全链协同,凝聚垃圾分类合力 一是锻强刚性约束“政策链”。全面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要求,制定出台《温岭市规上工业企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温岭市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统一分类模式,实行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分流处理,生产区按照生态环境部门要求规范设置工业垃圾收集、暂存设施,办公区、生活区、食堂等场所对照省标规范落实“两定四分”理念,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制度化。 二是融通多元一体“工作链”。立足条线业务实际,实现垃圾分类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共融互促,指导有关工业企业开展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同步推进工信领域产品绿色包装,培育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共创成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4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7个(其中就有台州森林造纸有限公司的箱板纸、森林包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胶印瓦楞纸箱等5个绿色包装产品)。 全域保障,筑牢垃圾分类阵地 一是多载体宣传入脑入心。采用市分类办统筹推动、经信、执法部门督导、镇街落实、企业参与四级联动方式,结合企业美丽厂区建设等工程,积极开展入企宣传指导,引导全市企业主体通过设置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展板、海报等方式造浓宣教氛围,亮明宣传阵势,全力提升员工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召开动员会、推进会200余场次,开展一对一入企宣传1000余场次。 二是专项指导走深走实。组建城市管理志愿者团队,每月进镇街开展企业垃圾分类专项服务活动,以现场宣讲、当面答疑、分组示范等方式多渠道完成企业指导,同时开展企业人员垃圾分类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培训,分3批次进行工业企业垃圾分类督导员资格认证考试,累计500余名专(兼)职持证工业企业垃圾分类督导员,实现工业企业垃圾分类专人负责、专业管理、专门落实。 三是刚性执法动真碰硬。抓住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从严执法、较真碰硬,以“执法+”倒逼各类责任主体转变观念、改变习惯,坚持以查促改、真查真改,按照督查比例到实地、查实情,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企业抓好整改,尤其是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除行政处罚外,用好“信用惩戒”机制,对不配合治理工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曝光,形成高压整治态势,累计检查企业238家,发放整改单90余份,立案查处28起。 全速领航,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一是“头雁”示范引领。聚焦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生物医药等工业垃圾分类重点细分领域,培树垃圾分类示范典型,发挥标杆企业“创建一批、带动一片”先行优势,已创建锐安硬质、万邦德、博星涂料等27个工业企业垃圾分类示范点位。 二是“群雁”振翼齐飞。锚定企业特点和关键共性问题,量身定制“菜单式”活动计划,提供广大工业企业和垃圾分类示范标杆“点对点”交流,互学互鉴经验做法,对标提升短板弱项,实现“一企做典型,百企共提升”,打造工业企业垃圾分类雁阵体系。(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