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 2023-06-14 15:38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为目标,积极推进城市品质建设,为打造都示范山水韵现代化活力新武义贡献城管力量。

以“精细治城”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开展精细化管理创建。健全局领导下沉“马路办公”、“环卫+执法”问题督查联动、“1+X”执法联动机制,围绕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分类、户外广告、车辆停放、秩序管理、立面整治、工地管理等方面,开展问题督办、集中整治、联动执法,成功打造精品街25条、停车秩序示范街3条、样板街1条,新创省级“高品质示范街区”1个,以示范引领持续带动全县整体市容环境品质提升。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城市管理领域“小切口”整治。聚焦人大、政协提案议案,深化城管进社区、校园、企业“三进”活动,把脉“城市问题”,破解群众身边痛点难点,今年以来,办理人大、政协提案议案23件,办结率、满意度均为100%,开展“三进”活动360余次。

以“温情执法”呈现城市品味。一是转变管理思维,培育夜市经济城市“烟火气”。“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流动摊贩,自古有之。县综合执法局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改“禁”为“限”,制定规范管理制度和准入机制,划定定点经营区15个,结合武义古城特色和风貌,打造南门共富夜市1处,焕发古城烟火气;针对工业区外来人口多、夜间娱乐活动匮乏等特性,在工业区设置白洋渡夜市、桐琴赵宅夜市、佳源广场夜市等,激活工业园区夜经济。二是转变执法理念,让城市管理更有“人情味”。城市管理工作由刚性执法向刚柔相济转变,积极探索和完善包容审慎执法、“首违不罚”、案件回访等制度,将不予处罚事项清单拓展到公安、建设、林业等6个领域40余项,明确免于处罚各类违法情形,开展案件回访490余次。城市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丰富执法服务,开展品质街区红色“警示气球”宣传教育,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共发放温馨提醒单800多份,“警示气球”200余个,劝导不规范文明停车行为400多起;开展“事前送法”服务,为新开业商铺派送个性化“法治大礼包”,累计普法200余次,服务人数超3000人,发放“大礼包”1000多份。

以“数字赋能”提高城市智治。一是打造智慧城管,让管理更智能。挖掘“雪亮工程”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积极打造智慧城管路面监控全域管理,自动识别流动摊贩、违章停车、秸秆焚烧等多领域违法行为,科技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截至目前,共安装路面监控236个,反馈问题255条,执法效能提升56.7%。二是创新便民平台,让共治有良方。搭建全市首个工程渣土供需信息平台“渣有序”,通过畅通渣土供需渠道,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建筑渣土处置难问题,降低建筑渣土偷倒乱倒、非法处置等违法行为发生率。自上线以来,已注册供需单位12家,发布渣土信息20余条,实现渣土资源化利用34万立方米。三是运用数字监管,让执法更高效。依托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发起联合执法任务,组成“诊疗团队”,采用“综合查一次”方式,对餐饮店、企业开展一站式“把脉问诊”,多领域执法检查事项一步到位,多部门问题清单一次性出具,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跨部门“综合查一次”224次,减少商户执法检查663次。(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