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公积金中心持续深化“让金回家”活动破解沉睡账户激活难题 |
||||
|
||||
长期以来,唤醒公积金沉睡账户一直是困扰公积金系统的一个历史难题。公积金沉睡账户是指单位为退休、死亡、离职的职工办理个人公积金账户封存后,账户长时间无人认领无人清理,一直处于沉睡状态。为破解这一历史难题,去年10月以来,绍兴公积金中心自觉践行为民宗旨,持续深化“让金回家”为民专题服务活动暨公积金封存账户专项治理活动,坚持攻坚克难、用心用情,累计清理沉睡1年以上的账户3.45万余个、激活沉睡资金2.61亿余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深受群众好评,社会反响较好。 坚持多方联动、数字赋能,有效破解账户信息完善难题。账户信息缺失或错误一直是阻挡公积金沉睡账户唤醒激活最大的“拦路虎”。针对全市51032个沉睡账户中有1603个身份信息缺失、35000余个联系方式缺失(或错误)的现状,绍兴公积金中心坚持多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数字赋能,充分挖掘各类数据资源,千方百计完善账户信息,走好账户治理关键一步。一是依托系统全面查。通过业务系统前台自查与运维公司后台专业排查相结合,根据账户信息缺失情况、封存原因建立账户问题清单,自主开发专用小程序,发掘账户关联信息,逐一进行分析甄别,直接完善账户信息4600条。二是联动部门比对查。通过与市人社、民政、医保、档案等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比对,有效补全账户身份信息1256条、联系方式21753条,同时获取账户职工死亡信息及其家属联系方式近500条。三是借力上级针对查。通过争取住建部、省建设厅的支持,实现与部、省监管平台数据贯通交互,重点比对离职封存沉睡账户职工在绍兴市外公积金正常缴存信息,有效获取并完善账户信息4685条。 坚持立体宣传、精准提醒,积极引导账户主人自主办理。公积金账户沉睡的主要原因是职工对缴存情况不知情、对业务政策不知晓。为此,绍兴公积金中心根据完善更新的账户信息,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动宣传,精准引导沉睡账户主人自主办理相关业务。一是强化媒体宣传。累计在绍兴日报、绍兴晚报、越牛新闻等主流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刊登活动信息、寻找公告76次,广泛营造社会氛围。二是深化精准提醒。主动向缴存单位发送协助办理函196件、向账户主人发送业务办理提醒短信16万余条、拨打电话2万余个,进行点对点的温馨提醒、唤醒告知。三是优化社区宣传。针对退休老年职工群体,通过在社区张贴寻找公告、在老年人社交活动相对较多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等现场设摊服务等进行宣传,累计开展28次面对面的宣传服务。 坚持专班攻坚、个性服务,全力打通沉睡账户激活堵点。聚焦沉睡账户激活的堵点,坚持专班攻坚、暖心服务,做到服务全链条、人性化。一是全面落实“普惠”服务。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工作专人,在全市设置6个工作专窗、6部热线电话和一个微信在线咨询平台,为沉睡账户职工提供政策咨询、身份甄别、档案查找和业务办理等全链条的服务。二是贴心推出“特色”服务。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人代办、上门办理等个性服务,如85岁高龄的原浙江齿轮减速电机厂退休职工陆某某,由专人代办成功提取了封存近24年账户余额;针对余额在1000元以下的账户,推出免跑快办服务,经职工短信授权,将账户余额转入其市民卡关联银行账户。三是大胆实施“容缺”服务。对部分沉睡账户中职工已死亡且无遗嘱公证、个别身份无法有效甄别等特殊情况,坚持担当作为,大胆实施容缺受理、承诺办理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好事做好。如:账户余额在5万元以下,账户主人已死亡的,允许其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在签署书面承诺后办理提取业务,免去办理遗嘱公证等复杂手续。 坚持标本兼治、机制创新,全面推动沉睡账户长效治理。按照消化存量、遏制增量、减少总量的治理原则,坚持机制创新,实施靶向发力,推动长效治理。一是强化分类唤醒。针对沉睡账户该合未合、该转未转、可销未销等不同情况,坚持分类处置、靶向发力、全域治理,切实消化存量,累计合并账户4500余个、转移账户4100余个、销户提取25900余个。二是强化源头管理。严格落实行业标准,规范日常账户开设,先后建立健全缴存登记身份信息自动比对、联系方式定期比对更新、账户封存主动提醒等工作机制,动态完善账户信息、及时温馨提醒,有效遏制沉睡账户增量。三是强化长效治理。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先后出台《“一人多户”动态清零管理办法》《沉睡账户长效治理实施办法》等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举措,定期晾晒通报,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沉睡账户治理。(绍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