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锦园未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 实现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
||||
|
||||
温岭锦园未来社区是省第四批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属旧改类未来社区。项目以“全龄无界、绿满锦园”为创建理念,深入挖掘锦园作为温岭老牌社区的文化内涵,聚焦“一老一小”,落实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大理念,以公园、人文、健康为特色,构建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打造文化与生活无界交融、功能性和观赏性兼具的公园式人文社区。 突出人本理念,构建全龄友好社区 一是优化生态环境。依托社区丰富的蓝绿资源,因地制宜补绿增绿,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同时,鼓励阳台绿化,以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开展“最美阳台”评选活动,达到社区、街道、居民阳台处处见绿,举目皆彩,形成生态宜居的公园社区。目前社区配置锦屏公园(124亩)、小区公园(42000平方米)、口袋公园(5000平方米)等多层次公园绿化。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注重结合周边优势资源及社区良好的公共文化基础,充分挖掘社区建筑存量空间,科学布局社区空间场景。根据居民需求,新建社区邻里中心700平方米,改造提升文化家园2600平方米,改造提升共享空间2000平方米。邻里中心设置幸福学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百姓健身房、智慧健康小屋、儿童之家、双创空间、邻里议事厅等空间。 三是对接“老小”需求。重点创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邻里智慧食堂、智慧健康小屋、社区全科诊所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满足社区居民“医、康、养、护”健康需求。针对托育需求,整合社区幼儿园教育资源,同时委托曙光狮儿童成长中心,提供多样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完成锦园小学、市第四中学扩建,实现托幼全覆盖、幼小扩容提质、幸福学堂全龄覆盖。 坚持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宜居生活 一是搭建数字平台。围绕“1N93”的总体框架,对接智慧e家、智慧停车等数字化惠民应用,搭建居民-企业-政府三个服务端口分层管理的线上数字社会架构,打造锦园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岭上生活”。目前“岭上生活”小程序注册用户达7109人,累计访问36249次。 二是推进智慧应用。优化服务端设计,加强与线下空间、活动、服务等衔接结合等方式,完善数字社会公共服务场景,提升社区服务普惠性和共享性,实现线上全过程管理。完成浙里医保、浙里急救等对接,为一老一小做好服务,同时打通省应用浙住通,具备门禁快速校验,实时上传数据功能。 三是优化资源互动。以补短板和数字化改造为主,增补优质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借力数字平台打造智慧型社区。如依托平台成立21个邻里社团,结合市机关幼儿园托育中心制定儿童半日托服务,联合市四中每周开展2次教培活动,个性化养老服务辐射700余名老人,实现小区-社区-街道联动运营。 做优社区服务,激发全员参与活力 一是党建引领、无界互动。依托“馨满锦园”党建品牌,打造“先锋引领”“左宜右之”“惠风和畅”“巾帼撷英”“润物无声”“青萍之末”六大社区特色文化主题,以文化“符号化、记忆点、传播性”为重点,形成“可感知、可体验、可分享”的社区文化语言,并利用未来社区文化家园、共享之家、邻里中心等场所开展各类活动,重塑社区生活圈活力。 二是文化挖掘、基因传承。依托社区丰富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运营的过程中建立大奏鼓、提线木偶等传承基地、传习所,扎实有效地开展宣传、普及、培训、传承,使传统文化成为锦园未来社区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同时,广泛发动志愿者队伍,组建各类社团社群,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三是资源统筹、运营平衡。采取政府与引入社会力量合理共担运营资金的合作运营模式,依托商业服务租金收益补贴公益性服务开支,经过资金平衡测算,实现造血式运营。社区未来资金收入主要来源于社区空间的租金、平台运营费用、线下市集活动收入及广告等其他相关增值服务。预计运营第一年便可实现现金流为正,实现未来社区可持续运营。(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