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走好“四手棋”加快推动现代社区建设 |
||||
|
||||
近年来,海盐县高度重视物业服务品质提升,建立健全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治理物业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党建引领下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建设的工作格局,交出了“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的“高分答卷”。 走好机制创新“先手棋”,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 一是理顺工作机制。健全“统一领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综合协调”的物业管理工作体系,建立以县长任组长的县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街道)设立物业管理机构,社区设立物业管理工作站,实现三级物业管理运行机制优化顺畅。成立中国共产党海盐县物业行业委员会,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物业行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县镇一体物业管理机制,各镇(街道)明确分管领导、物业管理机构,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物业管理工作。 二是优化政策措施。立足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机制创新,2019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服务事项公开公示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等十余个政策文件,在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综合考核等方面探索新路径,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和效率,打造公开透明的消费环境。如,经消防部门出具《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等书面通知书后,允许物业无需经业主签字同意即可通过应急程序启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为畅通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审批路经打通绿色通道。 三是加强数字赋能。在浙江省委数字化改革的直接推动下,加强技术运用,全省首创“公证+物业”介入物业和建设单位间的前期承接查验,县公证处对建设单位向物业移交的资料内容、移交过程、查验过程等进行线上保全,对未能移交的材料约定书面承诺补交期限,发挥出公证“证明、服务、监督、沟通”的职能作用和强大公信力,细致规范物业承接查验流程,有效避免其流于形式。目前,已完成22个物业项目承接查验公证,成功化解若干起业主与开发商、物业企业间的纠纷。 走好服务保障“关键棋”,营造优胜劣汰新氛围 一是实施物业项目联合考核。从标准上严把关,由县物管办牵头,属地镇(街道)、社区和涉及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四个部门共同参与,对物业项目监督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对全县包括老旧小区在内的物业服务项目实行分层分类联合考核。从考核上设门槛,引优汰劣,对年度考核优胜的物业项目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末两位的物业项目要求整改并向前期物业项目招标单位和需选聘物业企业项目的业委会(社区)发出风险警示,畅通物业企业选聘、退出机制等措施,强化监督考核,注重结果应用。 二是加强物业服务资金监管。围绕物业管理品质提升,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基于物业服务合同对物业服务项目制定出个性化的测评标准,开展服务质量测评。持续对第三方测评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研判,定期汇总、复盘问题整改情况,形成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试行对风险项目业主交纳的物业服务费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经营性收入等实施资金监管,由业委会、属地社区根据物业项目的质量测评结果按季拨付被监管资金。鼓励属地社区、业委会对物业项目的资金监管制度化、第三方测评标准化进行全流程监督。 三是扩大物业服务覆盖范围。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目标,推进乡村建立物业服务体系,突出专业治理,将物业管理模式引入农村治理,助力打造农村宜居环境。如,2022年1月,澉浦镇飏山小区引入专业物业服务公司,从保安、保绿、保洁、保修、客服等方面全方位覆盖“四保一服务”。目前,全县住宅小区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达83%,2023年将持续因地制宜,推进物业管理新模式向农村社区、老旧小区延伸,预计至年底,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达90%。 走好党建引领“长远棋”,探索三方协同新路径 一是发挥社区“主心骨”作用。将物业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职责,社区在特殊情形下积极代行业委会职责。如,2022年,在阳光城翡丽海岸、翡丽湾开发建设单位不履行保修责任、业委会尚未成立的情况下,社区组织业主按规定程序动用物业保修金进行房屋屋面、外墙渗水的维修,切实维护业主权益。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主自治机制和议事协调机制,实现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席会议制度100%覆盖,形成“民生民意三方联访、重大事项三方联议、民生实事三方联办、矛盾问题三方联调”的良性互动。 二是发挥业委会“顶梁柱”作用。以规范业委会工作为抓手,实施评优评先奖励机制,激发业委会干事热情。如,2021年出台《海盐县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工作评价办法》实施业委会工作评价,在2022年度,全县评选出17个优秀业委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严格把好业委会人选关,在业委会新建、换届过程中,逐步提高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实现全县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60%,居全市首位。强化物业管理有效监督,鼓励并组织业主就共同管理事项建立规约、共商共议、实施自治,主动担起小区管理的重任。 三是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挖掘红色元素,积极创建“红色物业”品牌,全面提升住宅小区居住品质。一方面,从制度建设入手,分层级细化评价标准,以创建“红色物业”为契机,通过成熟一批、打造一批、带动一批,发挥“红色物业”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狠抓落实,县级部门牵头协调,镇(街道)、社区积极指导,通过召开创建工作培训会、现场观摩推进会等方式,督促创建主体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目前,已培育“红色物业”项目县级18个,市级11个,省级4个。 四、走好为民破难“制胜棋”,创造群众满意新高度 一是统筹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惠民工作。坚持推动适老化改造,通过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扎实做好政策解读、前期调研、底数摸清、专线答疑、上门劝导、加装联审等工作,稳步推动和谐加梯、规范加梯、长效加梯,让幸福直达家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倾听不同声音,根据不同需求设置“菜单式”选择,量身定制“需求清单”,采用“一栋一策”“共建共管”等方式,精准施策推动,满足群众需求。目前,已完成加装电梯开工建设41台,投入使用29台,在建12台,惠及二十余个小区。 二是集中攻坚破解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多措并举,通过指导业委会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场地或绿化微改造,实现内部停车资源挖潜,提升现有车位利用率。如,以武原街道新城花苑小区为试点小区,为方便子女探视小区老年住户而打造亲情车位,实行前6小时内免费停车的管理办法,缓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指导金汇名仕、天鸿名都等小区通过多轮挖潜实现家家有车位。近三年来,全县36个物业小区累计新增停车位5000余个,有效缓解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 三是齐心推动物业小区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树立风险意识,守牢安全底线,集中针对群租房、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等安全隐患问题开展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整改事项复盘,仔细梳理信息报送、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各环节工作。如,多部门联合对西塘桥街道物业小区套房内的居住人员数量、是否破坏房屋承重结构、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情况排查,合力开展小区出租房综合整治行动,共清退10人以上的群租房13户,第一时间总结试点整治经验,视整治效果在全县面上推广。此外,落实全县97个住宅小区共2608户电梯安装安全梯阻设备,运用技术手段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从根源上杜绝火灾隐患。(海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