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坚持六位一体 高水平打造现代化美丽城镇样板区


发布时间: 2023-07-14 10:06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坚持锚定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总目标,系统化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根据《浙江省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评价办法(试行)》,余杭区以“富裕富足、数智高效、和美共生”十二字方针为指引,在深入推进“五个现代化”基础上,创新提出“数智赋能现代化”,旨在高水平建设全市领跑的、产城人文景智“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美丽城镇样板区。

围绕基础设施现代化,旨在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品质余杭

余杭区以市政保障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品质余杭。建立分级分片、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市政保障体系,片区化构建水厂、污水处理、防灾减灾等设施体系。打造绿色导向、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以杭州西站为核心的对外门户枢纽,推进公路与城市道路统筹发展;构建区-镇-村三级畅联的交通圈,促进片区内、片区间要素流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余杭区数字资源集聚优势,推动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打造智能低碳新城市。

围绕公共服务现代化,旨在打造圈层统筹、功能集聚的共享余杭

余杭区以1个城市中心+3个片区中心+5个副中心推动设施整合提升,优化提升瓶窑、良渚、余杭三个片区中心的服务能级,提供高质量教育、医疗和便捷交通服务;完善中泰、闲林、仁和、黄湖、径山五个片区副中心的公共服务节点功能,做大做优配套,服务周边乡村地区。建立与城市新中心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区级图书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营造高质量公共文化空间。针对民生公服设施开展专项补短板行动,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围绕经济产业现代化,旨在打造科创引领、文旅融合的共富余杭

余杭区将产业链提升为创新链,依托未来科技城科创主阵地,打造大城北、钱开区、瓶窑良渚、径山、南湖5个闭环产创空间。加强乡镇(街道)工业平台分类引导,布局5个培育集聚、6个优化转型、14个更新改造、3个减量腾退,整合补全高新产业转化链条。

围绕人文环境现代化,旨在打造千年文明、独特余韵的魅力余杭

余杭区致力于开展城镇有机更新改造,塑造城镇形象中心及文化地标体系,积极构建良渚遗文化地标、运河文化地标、径山禅茶文化地标、南湖禹杭文化地标四个文化地标。计划于2025年改造老旧小区30处,整治提升良渚、黄湖、跳头等7个老集镇,更新活化瓶窑老街、闲林埠老街、余杭直街3条老街,改造提升大运河、新泰、长乐等14个工业园区。

围绕综合治理现代化,旨在打造善治为民、精准服务的幸福余杭

余杭区奋力打造基层自治特色品牌样本,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新路径,如中泰“平安BOX”、良渚“草帽议事、田头协商”、径山“四议六步”工作法等。着力建设全域富美的全国“未来乡村实验区”,通过实施区域共建、以强带弱,发挥共富联建优势,计划于2025年建成未来乡村示范带10条、未来乡村示范村60个、数字乡村样板镇(村)60个。

围绕数智赋能现代化,旨在打造高效贯通、迈向未来的智慧余杭

余杭区将深化数字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立足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先发优势,实施数字化改革“创景计划”,完善区级顶层设计,衔接落地风貌智汇通平台并贯穿美丽城镇建设全过程。如鸬鸟镇将“智慧大脑”植入绿水青山,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切实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泰街道把“南湖掌上通”的“数智·泰未来”应用场景模块向村级“智慧小脑”延伸,实现全域范围内数据快速整合、问题高效处置,智治能力大步跨越。

围绕推动城镇环境更生态宜居、服务更全龄友好、产业更活力兴旺、人文更活化复兴、治理更智慧高效,余杭区以“3+5+10+N”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即建设3个美镇片区、谋划5条美镇游线、建设10条联村共富发展带,联动N个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和城乡风貌样板区协同推进,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新中心的美丽城镇提供余杭实践和余杭经验。(省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